期刊文献+

网络伦理特征对高校网络德育发展方向的启示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网络的出现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在深层它更是一场意识革命,直接导致了更加开放包容的网络伦理意识,也形成了网络伦理的开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特征。为此,网络德育必须重视网络伦理的主体特征和环境特征,在突出以个别性、体验性、互动性为主的网络德育特色的同时,完全可以和现实德育注重内涵的优势紧密融合,共同致力于提升高校道德教育实效。
作者 彭欣 曾长秋
出处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第6期103-106,共4页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委托项目"网络伦理特征对网络德育方法论的影响"(08JD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13

  • 1孙伟平,贾旭东.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J].哲学研究,1998(8):10-16. 被引量:99
  • 2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3[5]蒂姆·伯纳斯一李,马克·菲谢蒂.编织万维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43.
  • 4[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07-01-25(1).
  • 5[2]葛晨虹.伦理审视下的网络秩序[N].中国教育报,2006-11-30(8).
  • 6[3]刘啸霆.网络伦理开启新文明重构[N].中国教育报,2006-12-29(8).
  • 7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0-08-27)http://www.gov.cn/ldhd/2010-09/08/content_1698579.htm.
  • 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278.
  • 9劳拉·昆兰蒂罗.赛博犯罪[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86,85.
  • 10王志萍.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J].人文杂志,2000,(3).

共引文献50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