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寻找最初的“夷”东夷风俗与远古的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甲骨文不仅是研究商代也是研究东夷社会历史的宝贵材料。"夷"指先秦的东夷民族。殷民族是东夷民族的一支。在甲骨文当中,"夷"字有多种写法,它们都是东夷民族各种风俗习惯的真实记录。这些风俗习惯不仅塑造着中国远古法的原生形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法的历史风貌和发展进程。
作者
武树臣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
出处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61,共19页
Peking University Law Journal
关键词
东夷
风俗
法的起源
分类号
D929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69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8
1
国光红,陈光苏.
传上古风情的几个古文字──释令、今、化、尼、及[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85-87.
被引量:6
2
贾文.
甲骨文从人、卩、大、女、子的义近形旁字举例(一)[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2,22(1):15-19.
被引量:2
3
张富祥.
说“夷”[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6-38.
被引量:7
4
于省吾.
释尼[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63,11(3):75-77.
被引量:4
5
武树臣.
寻找最初的德──对先秦德观念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
.法学研究,2001,23(2):122-132.
被引量:24
6
武树臣.
从“箕子明夷”到“听其有矢”——对《周易》“明夷”的法文化解读[J]
.周易研究,2011(5):70-76.
被引量:5
7
武树臣.
寻找最初的“法”──对古“法”字形成过程的法文化考察[J]
.学习与探索,1997(1):87-91.
被引量:27
8
何驽.
缴线轴与矰矢[J]
.考古与文物,1996(1):46-48.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张富祥.
说“夷”[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36-38.
被引量:7
2
李镜池.《周易卦名考释》,《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78年,第275、271页.
3
刘大钧,林忠军.《周易古经白话解》,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1998年,第68页.
4
陈梦家.《隹夷考》[J].禹贡半月刊,1936,.
5
黎祥凤.《周易新释》,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
6
刘兴龙.《新编甲骨文字典》(增订版),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第846页.
7
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孜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年.
8
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第一册,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6年,第258页.
9
温少峰.《殷周奴隶主阶级“德”的观念》[A]..《中国哲学》(第八辑)[C].[北京]三联书店,1982年版..
10
杨伯竣.《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805页.
共引文献
69
1
郭坦.
论殷周之“德”及其对当代德教的借鉴意义[J]
.教育伦理研究,2021(1):339-353.
2
国光红.
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三首《国风》[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6(3):68-70.
被引量:1
3
王存河.
“天”与宗法道德的关系——从法文化的视角[J]
.西部法学评论,2001(4):5-10.
4
高珣.
“法”的辨析——兼谈中国法律史的研究范畴[J]
.东方法学,2008(4):153-160.
被引量:2
5
黄震.
“水”与中国法律起源[J]
.湖南社会科学,2004(4):171-173.
被引量:4
6
董长春.
氏族社会与中国传统法律[J]
.云南社会科学,2004(5):113-117.
7
徐忠明.
从“法”看中国司法的兴起及理念[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4):94-99.
被引量:3
8
黄震,杨健康.
“法”:一个字的文化解读[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9(4):18-22.
被引量:4
9
武树臣.
寻找最初的独角兽——对“廌”的法文化考察[J]
.河北法学,2010,28(10):9-28.
被引量:6
10
李任.
从“灋”到“法”——战国至西汉中期“法”字的形体演变及其原因[J]
.河北法学,2010,28(10):33-4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8
1
杨宝忠,任文京.
“儒”源索隐——兼评何新《“儒”的由来与演变》[J]
.孔子研究,1989(1):117-121.
被引量:3
2
阎步克.
乐师与“儒”之文化起源[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32(5):46-54.
被引量:18
3
郭沫若.《十批判书》[A]..《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二卷[C].,.第213页.
4
董作宾.《古文字中之仁》,宋镇豪、段志洪主编.《甲骨文献集成》第11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93页.
5
于省吾.《释人尸仁[尸二]夷》,载《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1947年1月29日.
6
《左传·昭公五年》“卿丧自朝,鲁礼也”句下杜预注,《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211页.
7
王钧林:《鲁文化的来源与特点》,《齐鲁文化研究》总第四辑,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258页.
8
《礼记·檀弓上》,《礼记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以下引《礼记》同.
9
《穀梁传·哀公四年》,《春秋穀梁传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41页.
10
《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鲁一生一及,君已知之矣”下何休注,《春秋公羊传注疏》,《十三经注疏》(标点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86页.
引证文献
3
1
武树臣.
“仁”与“共和”传统——贵族法文化的历史命运[J]
.法学杂志,2014,35(9):17-26.
被引量:1
2
林丛.
“鲁礼”再议[J]
.中州学刊,2015(3):110-114.
被引量:1
3
武树臣.
儒者柔也——礼乐之师与儒之本色[J]
.孔子研究,2024(1):72-85.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郑智航,王嘉禄.
“天下为公”与“共和主义”的暗合与分殊[J]
.河北法学,2017,35(9):37-58.
被引量:2
2
林丛.
先秦周鲁法律文化之管见——兼论齐、鲁法律文化之别[J]
.东岳论丛,2020(7):94-103.
1
达瓦次仁,久美次成.
三千年的智慧结晶 藏文书法的起源和流派[J]
.西藏旅游,2006(6):92-94.
被引量:1
2
元元.
我国军阵的起源[J]
.半月选读,2010,0(17):65-65.
3
李雨浓.
从宋辽关系论古代中国国际法的滥觞[J]
.文史博览(理论),2016(1):15-16.
4
杨富荣.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案[J]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5,0(12):188-189.
5
赵东.
20年来谥法研究综述[J]
.绥化学院学报,2007,27(2):126-128.
被引量:1
6
董林亭,孙建刚.
释“御”与“赵”——赵文化原生形态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5(4):98-100.
被引量:1
7
历史文化名城 富裕和美莒县[J]
.党员干部之友,2014(6):64-64.
8
尹家正.
“裸濮”应是“羌濮”[J]
.保山学院学报,2012,31(4):35-39.
9
雷依群.
秦军法述论[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0(1):9-11.
被引量:1
10
李德山.
东北古民族源于东夷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91-96.
被引量:9
中外法学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