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校本课程开发走向学习场域建构——基于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
1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江苏省2011年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作为区域推进课程校本化的一种探索,正走向学校学习场域建构,形成一种新型校本课程开发模型。课程基地建设中环境、资源、学生、教师的重新定位及相互作用关系,构成了具体的学习场域;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基地建设的具体案例,彰显了学习场域建构的基本思路。
作者
王一军
机构地区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所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Journal of Shanghai Educational Research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基地
学习场域
教学环境
学习行动者
分类号
G632.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1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Z].苏教基[2011]27号.
2
娜仁高娃,柳海民.
基础教育“学习场域”的构建设想与反思[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6-140.
被引量:24
3
程玮.
论学习场域视角中大学师生的文化权力关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0):76-78.
被引量:8
4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摩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3-134,134-14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王向华.
对话·人类存在·教育——对话教育研究之引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2(3):114-117.
被引量:18
2
Anthony Giddens. Modernity and Self--Identity[M]. Cambridge: Policy Press, 1991 :81.
3
哈贝马斯.汉娜·阿伦特的交往权力概念[A].江天骥.法兰克福学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155-176.
4
包亚明.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5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一卷[M].洪佩郁,蔺青,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120—121.
6
[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9,135,135,136.
7
姚玉香.
基础教育改革30年:话语多元与范式一统[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6-31.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26
1
温萍.
高中校本选修课走班的实践和探索[J]
.基础教育论坛,2018,0(2):30-32.
2
黄碧珠.
中职课堂“学习场域”的生成障碍剖析[J]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3(1):30-33.
被引量:1
3
吴炜炜.
高职双证书制度中四位一体综合系统的构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9(27):22-26.
被引量:11
4
曾东升.
论教师学习场域的构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2):10-12.
被引量:2
5
陈龙文,魏伟.
基于乡土资源的化学生物课程基地建设与思考[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0(12):45-47.
被引量:2
6
陈龙文,魏伟.
体现化学生物学科融合思想的校本课程模型建构[J]
.化学教与学,2014(12):64-65.
被引量:1
7
康红兵.
从学习场域的视角探寻课程变革的可能路径——对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科学研究,2015(4):23-28.
被引量:6
8
杜小丽.
基础教育场域中教师对学生的“新”评价[J]
.课程教育研究,2015,0(23):185-186.
9
曾明星,李桂平,周清平,徐洪智,董坚峰,覃遵跃,郭鑫.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28(1):41-49.
被引量:165
10
王娟,孙敏.
MOOC和翻转课堂融合视阈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建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9):131-13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9
1
杨颖东.
场域:解读学校变革的一种社会学视角[J]
.教育学术月刊,2013(2):58-63.
被引量:6
2
张国举.
“场域——惯习”论:创新机制研究的新工具[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9(3):32-35.
被引量:19
3
迈克尔.W.阿普尔,阎光才.
权力、知识与教育改革[J]
.教育学报,2006,2(1):3-16.
被引量:11
4
安桂清.
整体课程:面向21世纪的课程愿景[J]
.比较教育研究,2006,27(6):85-89.
被引量:23
5
菲利普·柯尔库夫.新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36.
6
皮埃尔·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8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苏教基[2011]27号.
9
弗利纳.课程动态学[M].吕联芳,邵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55.
10
[美]小威廉·E·多尔,M·杰恩·弗利纳,唐娜·楚伊特,等.混沌复杂性课程与文化:一场对话[M].余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45.
引证文献
14
1
钱留华.
简论生物学课程基地建设的原则[J]
.生物学教学,2014,39(1):15-16.
2
姚松.
从学科视角谈对数学课程基地的认识——以江苏省为例[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4(8):46-47.
3
康红兵.
从学习场域的视角探寻课程变革的可能路径——对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科学研究,2015(4):23-28.
被引量:6
4
文云全.
发展平台:课程基地建设的关键——例谈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发展平台架构[J]
.江苏教育研究,2015,0(2):64-67.
被引量:1
5
黄晓玲.
自主课程实验中校本课程建设的价值审视[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9):42-46.
被引量:2
6
贾海金.
让校园成为诗意栖居的地方——江苏省洪泽中学文学社团课程基地建设的内容与成效[J]
.江苏教育研究,2015,0(10):53-56.
被引量:2
7
徐锐,蒋霖峰.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建设实践[J]
.物理教学,2017,0(6):33-36.
被引量:1
8
耿宜宏,蔡卫东,李桂旺.
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基地内涵的实践与思考[J]
.物理教师,2017,38(11):93-96.
被引量:2
9
王一军,钱阳辉.
小学乐学课堂:一种暖认知的实践建构[J]
.教育发展研究,2017,37(22):50-59.
被引量:3
10
孟霞.
“再造数学”:基于个性发展的儿童观照[J]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8(11):33-41.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徐锐,蒋霖峰.
南京市金陵中学高中物理课程基地建设实践[J]
.物理教学,2017,0(6):33-36.
被引量:1
2
付学军.
文学社团在经典诗词诵读中的引领作用[J]
.考试周刊,2018,0(30):14-14.
3
骆剑虹.
如何发挥文学社团在经典诗词诵读中的引领作用[J]
.考试周刊,2018,0(30):32-32.
4
张明.
指向课程基地的非正式学习的实践探索[J]
.江苏教育研究,2019,0(1):39-43.
5
赵光辉,范星星,沈丽君.
从慢处起,向宽处行——学习场域视角下“经典阅读”语文课程基地的构建与实施[J]
.江苏教育研究,2019,0(10):35-39.
被引量:1
6
邢晓.
基于差异化战略的校本课程建构及实施路径——以中小学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4):102-109.
被引量:3
7
文云全,李俊.
例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架构及实施策略[J]
.创新人才教育,2019(2):66-70.
被引量:2
8
王震.
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4(24):41-42.
被引量:1
9
车亚莉.
课程基地校本课程的开发[J]
.中学生物教学,2020(1):40-43.
10
赵雅婧.
基于共生理念的英文诵读校本课程建设[J]
.西部素质教育,2020,6(13):119-121.
被引量:1
1
曾东升.
论教师学习场域的构建[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4(2):10-12.
被引量:2
2
娜仁高娃,柳海民.
基础教育“学习场域”的构建设想与反思[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6-140.
被引量:24
3
张毅,张富群.
教师创设学生学习场域的有效路径[J]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6(11):25-26.
4
王娟,孙敏.
MOOC和翻转课堂融合视阈下大学生深度学习场域建构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9):131-133.
被引量:5
5
刘畅.
学生自主学习探析[J]
.教育研究,2014,35(7):131-135.
被引量:120
6
钟小花.
课程校本化:实现教师专业发展[J]
.新课程(综合版),2010(11):58-59.
7
任颖.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J]
.吉林教育,2008(26):84-84.
8
尤兰萍,朱丽.
美国“提喻法synectics”教学及启示[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8):51-55.
被引量:1
9
吴南中,李健苹.
虚实融合的学习场域:特征与塑造[J]
.中国远程教育,2016(1):5-11.
被引量:16
10
康红兵.
从学习场域的视角探寻课程变革的可能路径——对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社会学审视[J]
.教育科学研究,2015(4):23-28.
被引量:6
上海教育科研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