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牡丹亭》和昆腔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汤显祖自己的诗文说明他的戏曲创作由宜伶演出。宜伶是江西宜黄地方化了的一种海盐腔的分支。宜黄腔和汤氏的曲韵相邻韵部通协,如同宋元南戏一样。昆腔在南戏中脱颖而出,上升为全国首要剧种,它的年代比人们想象的要迟得多。《牡丹亭》的文学成就归功于作者本人,就它的表演艺术而论,昆腔艺人世代累积的表演程式的设计和制作,同样功不可没。
作者
徐朔方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91-97,共7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关键词
汤显祖
昆腔
<牡丹亭>
宜黄腔
表演艺术
分类号
I207.3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沈碌集》.上海古藉出版社.
2
《吟香堂曲谱》附录(1789).
共引文献
1
1
张仲谋.
沈璟《古今词谱》考索[J]
.文献,2008(1):59-72.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67
1
朱家溍.
升平署时代“昆腔”“弋腔”与“乱弹”的盛衰考[J]
.故宫博物院院刊,1995(S1):89-96.
被引量:5
2
吴双.
明代戏曲的社会功能论[J]
.中国文化研究,1994(4):40-46.
被引量:5
3
吴承学.
江山之助——中国古代文学地域风格论初探[J]
.文学评论,1990(2):50-58.
被引量:34
4
吴圣昔.
邓志谟经历、家境、卒年探考[J]
.明清小说研究,1993(3):89-103.
被引量:8
5
徐扶明.
试论雅部昆剧与花部乱弹[J]
.艺术百家,1991,7(1):80-86.
被引量:3
6
曾遂今.
音乐社会学的基本观念与学科认识[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28-35.
被引量:13
7
程芸.
也谈汤显祖戏曲与昆腔的关系[J]
.文艺研究,2002(1):85-92.
被引量:4
8
杜爱英,田雨.
“临川四梦”用韵考[J]
.古汉语研究,2001(1):40-44.
被引量:7
9
郭持华.
“历史流传物”的意义生成与经典化[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2):90-95.
被引量:10
10
赵义山.
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南曲之盛行与曲文学创作之复兴[J]
.文艺研究,2005(12):92-100.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11
1
赵山林.
试论戏曲传播中的文学与音乐关系[J]
.戏剧艺术,2005(4):27-32.
被引量:2
2
黄振林.
晚明江西的戏曲面貌与汤显祖剧作的腔调[J]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7(4):16-19.
3
黄振林.
汤显祖剧作的腔调问题研究述评[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4-8.
被引量:4
4
朱伟明.
《牡丹亭》与昆曲的审美特征[J]
.中华戏曲,2006(2):92-101.
5
叶宝奎,李超.
南曲用韵与清三部南曲韵书研究述论[J]
.艺术百家,2009,25(3):117-124.
被引量:1
6
尹丽丽.
从《牡丹亭》舞台传播看传统戏曲的传承[J]
.昆明学院学报,2012,34(5):60-63.
7
时俊静.
“花雅之争”研究中的歧见与困境[J]
.戏剧艺术,2014(6):9-18.
被引量:5
8
许洁,曹金.
论昆曲《牡丹亭》的历史变迁——基于“社会音乐学”视角的分析[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7,27(3):193-197.
9
陈志勇.
明代戏曲史上“临川派”相关问题新证——以汤显祖与同乡曲家交游的史实为基础[J]
.文艺理论研究,2018(3):129-140.
10
周玥.
《牡丹亭》的文本经典化路径与当代传承[J]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3(1):50-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杨铎.
20世纪以来《玉合记》研究综述[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68-68.
2
黄振林.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01-305.
被引量:3
3
马涛.
探讨中国水墨画的视觉语言[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4):357-361.
被引量:8
4
杨安邦.
文化研究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82-85.
被引量:1
5
刘相雨.
大音希声——叶德均先生的古代戏曲、小说研究[J]
.文学遗产,2008(3):146-152.
6
李超.
论《新订中州全韵》音系性质[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9(3):126-131.
7
陆海明.
论文学作品中的音乐传达[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0(12):37-38.
8
张诗洋.
清代花部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19,0(4):124-138.
9
孟晓辉.
“花雅之争”及雅部失败的原因探析[J]
.戏剧之家,2021(5):16-17.
10
王岩.
适应与背离:花雅之争理论模型与清代宫廷演剧实际[J]
.艺术探索,2021,35(6):104-113.
被引量:1
1
张霞客.
呼唤江西的白先勇[J]
.大江周刊,2010(11):64-64.
2
高宇.
我国导演学的拓荒人汤显祖[J]
.戏剧艺术,1979(1):46-63.
被引量:3
3
刘国杰.
试谈二簧腔的源流问题[J]
.音乐研究,1959(3):47-53.
被引量:1
4
徐朔方.
王衡和他的杂剧——汤显祖同时代的曲家论之一[J]
.艺术百家,1987,3(2):65-69.
被引量:2
5
曾琪,杨菁.
清代宜黄戏的剧目及舞台艺术特点[J]
.戏剧文学,2007(6):69-73.
被引量:2
6
詹慕陶.
关于汤显祖的导演活动和剧作腔调——与高宇同志商榷[J]
.戏剧艺术,1980(1):114-123.
被引量:2
7
杨菁,曾琪.
江西宜黄戏曲音乐特点分析与研究[J]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426-430.
被引量:9
8
张庚.
导演与文学[J]
.中国戏剧,1994(2):12-13.
9
李霞.
浅析音律曲韵与笔墨丹青的异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9):135-135.
10
江越进.
曲韵[J]
.宝藏,2011,0(2):134-134.
文艺研究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