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及其适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中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这是我国刑事立法的重要制度性进步,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和人权保障事业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在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该条款原则性和统领性特点没有得到体现,且与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义务相冲突,为此应删除关于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的义务的规定。
作者
周海飞
机构地区
华东政法大学
出处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5-108,共4页
Journal of Jiangxi Police Institute
关键词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法律原则
如实回答
坦白从宽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8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8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1
董坤.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2,20(2):114-122.
被引量:19
2
孟穗.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进展与不足——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为背景的思考[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24(2):29-36.
被引量:2
3
王雨露.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在新刑诉法中的适用[J]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8):133-134.
被引量:2
4
程文华.
沉默权及其价值的探讨[J]
.昆明大学学报,2007,18(3):6-8.
被引量:3
5
薛潮平.
在亮点与盲点之间——论“不证实自己有罪”的规范对比与冲突[J]
.证据科学,2012,20(2):204-215.
被引量:6
6
滕健,刘昂.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本土化[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55-60.
被引量:7
7
吕清.
基本属性与核心概念之争——评析“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条款[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25-29.
被引量:4
8
王宇展,黄伯青.
“坦白从宽”入律之法理研究与实践操作[J]
.政治与法律,2012(2):154-160.
被引量:9
9
杨宇冠.
《刑事诉讼法》修改凸显人权保障——论不得强迫自证有罪和非法证据排除条款[J]
.法学杂志,2012,33(5):19-26.
被引量:37
10
李玉华.
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刑事诉讼法修改述评[J]
.人民司法,2012(9):4-1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48
1
陈瑞华.
证据法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证据科学,2007,15(5):3-31.
被引量:15
2
Ronald J.Allen,张保生,李哲,艾静.
刑事诉讼的法理和政治基础[J]
.证据科学,2007(5):162-180.
被引量:4
3
龙宗智.
论坦白从宽[J]
.法学研究,1998,20(1):45-52.
被引量:64
4
梁艳芳.
论设立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的必要性[J]
.行政与法,2002(4):62-64.
被引量:2
5
杨宇冠.
论不强迫自证其罪原则[J]
.中国法学,2003(1):130-137.
被引量:32
6
谢杰,潘琳琳.
伦奎斯特:在合理的限制中发展米兰达规则[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3):117-126.
被引量:2
7
[1]陈兴良,孙长永.侦察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
8
[2]陈光中.沉默权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9
[4][日]平野龙一.侦察与人权[M].有斐阁,1981.
10
[7][日]松尾浩也.刑事诉讼原理[M].东京大学出版社,1993.
共引文献
80
1
常洁琨,王文娟.
沉默权制度在我国侦查讯问阶段的可行性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4):99-103.
2
陈慧君.
论刑事被告人庭审在场义务的法理基础[J]
.天津滨海法学,2021(1):237-255.
3
周俊彦.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J]
.法大研究生,2020(1).
4
夏永.
采访权与沉默权的现实关系解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0):110-112.
5
夏永.
采访权和沉默权的冲突与平衡[J]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3(2):67-69.
6
黄姣姣.
口供制度的历史反思与当代完善[J]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9(24):29-31.
7
孟穗.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进展与不足——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为背景的思考[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24(2):29-36.
被引量:2
8
马春娟,李武.
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完善——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第14条[J]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4(3):113-117.
被引量:1
9
陈军.
“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的适用——以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视角[J]
.法制与经济,2012,21(16):83-84.
被引量:2
10
贺卫,李小文,杨永勤.
坦白条款中“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认定[J]
.法学,2012(9):153-157.
被引量:2
1
李程林.
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为视角[J]
.科海故事博览:科技探索,2011(12):20-21.
2
黄国庆.
沉默权之我见[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2):73-74.
被引量:1
3
林斌.
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义务和沉默权[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1999(4):48-50.
4
杜健荣.
从权利的角度看无罪推定与如实回答义务之矛盾[J]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1):64-68.
被引量:1
5
宋福义,潘道义,郑瑞琰.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关系[J]
.研究生法学,1999,0(1):40-44.
被引量:16
6
宋福义.
沉默权与如实回答义务[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5(5):83-86.
被引量:4
7
张菡.
从新刑事诉讼法看中国式“沉默权”[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13(9X):13-15.
被引量:3
8
秦潇.
行政调查中“不得强迫自证己罪”原则的适用[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28(5):103-108.
9
国务院拟强化被拘留人权益保护[J]
.共产党员(下半月),2009(12):39-39.
10
法律资讯[J]
.公民与法(检察版),2012(3):64-64.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