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2-72,共1页
Chinese Music
同被引文献15
-
1郭建民.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2(4):20-22. 被引量:31
-
2王福增.用歌声表达思想感情[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4):82-85. 被引量:1
-
3刘洋.真假混声在民族歌唱中的应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17(2):36-37. 被引量:2
-
4余惠承.建国以来民族声乐理论研究文献回顾[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1):98-104. 被引量:7
-
5梁杰.韵味是民族声乐艺术的灵魂[J].中国音乐,1999(4):76-77. 被引量:10
-
6巫发志.试论壮族民歌的唱情特征[J].艺术探索,1997,11(S1):198-199. 被引量:2
-
7赵世兰.金铁霖及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J].中国音乐,2004(4):232-237. 被引量:21
-
8田洁.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之比较研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2):96-98. 被引量:14
-
9张晋俐.关于民族声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音乐研究,2006(3):116-118. 被引量:12
-
10刘大巍夏美君著《声乐艺术论》,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引证文献7
-
1姜华敏.论民族声乐的多元化走向[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6(3):36-39. 被引量:15
-
2康少华.论美声与中国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5):127-127. 被引量:2
-
3王靖.浅释民族声乐咬字吐字[J].北方音乐,2012,32(8):137-137. 被引量:4
-
4李元方,朱正华.浅谈民族声乐发展之现状[J].北方文学(中),2013(1):118-119.
-
5吴媛姣.略论六洞地区侗族说唱音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110-113.
-
6蒋青.声乐教育前沿理念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09(S3):335-335.
-
7齐曼古丽·阿不都克热木.中等职业院校的民族唱法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J].音乐大观,2014,0(12):93-9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22
-
1梁冰.论中国民族音乐多元化发展[J].作家,2012(22):236-237. 被引量:2
-
2何巍厦.中国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初探[J].戏剧之家,2013(9):70-70. 被引量:5
-
3万莉.论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多元化价值观[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5):250-250. 被引量:4
-
4廖红梅.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J].沧桑,2010(3):251-252. 被引量:4
-
5赖世娟.民族唱法“字正腔圆”的四个关键点[J].大舞台,2014(1):145-146. 被引量:1
-
6王志昕.从原生态元音乐看我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2(1):119-121. 被引量:14
-
7吴佳文.关于我国民族音乐发展的探究[J].音乐时空,2015,0(4):73-74. 被引量:2
-
8江为彬.浅谈职业院校音乐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音乐时空,2015,0(7):170-170. 被引量:3
-
9张莉.如何使我国民族声乐走向世界[J].黄河之声,2015(2):47-48. 被引量:1
-
10王倩.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研究[J].音乐时空,2015,0(21):84-84. 被引量:2
-
1杨仲全[J].艺术探索,2002,16(2):12-14.
-
2张道一.我所认识的艺术美学[J].装饰,1999(6):49-51. 被引量:2
-
3李秀君.李可染的艺术思想管窥[J].淮海文汇,2003(1):38-40.
-
4林赛君.浅谈老子“有无”思想视阈下的声乐作品二度创作[J].音乐创作,2017,0(6):123-125.
-
5谢楚余,黄品川.以西方美术史论艺术家的艺术个性与共性[J].美术大观,2017(4):66-67. 被引量:1
-
6胡娟.林兆华版话剧《建筑大师》的艺术个性[J].当代戏剧,2017,0(3):43-45. 被引量:1
-
7邓宇珩.浅谈高校素描静物写生与再创作互动式教学模式[J].美术大观,2017(4):134-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