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环境问题的南北博弈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国至今已形成共识,但由于受到国家利益驱使,各国之间,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之间对于环保问题仍然分歧严重。本文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问题上的利益冲突进行了分析,揭示其内在原因,并针对中国的应对策略提出建议。
作者
陈燕婷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中国外资》
2013年第4期214-215,共2页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关键词
环境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绿色壁垒
环保产业
分类号
F112.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陈洪波,蒋天文.
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58-63.
被引量:18
2
李海涛,许学工,刘文政.
国际碳减排活动中的利益博弈和中国策略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93-97.
被引量:19
3
余光英,祁春节.
国际碳减排利益格局:合作及其博弈机制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5):17-21.
被引量:8
4
郝园园.
绿色壁垒的滥用与缺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博弈[J]
.经济与管理,2006,20(2):34-3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40
1
陈文颖,高鹏飞,何建坤.
二氧化碳减排对中国未来GDP增长的影响[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6):744-747.
被引量:87
2
吕学都.
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J]
.商务周刊,2007(10):40-47.
被引量:13
3
高军,罗锦祥.
WTO语境中的绿色壁垒及我国的法律对策[J]
.特区经济,2005(7):277-279.
被引量:3
4
陈洪波,蒋天文.
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政治博弈[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0):58-63.
被引量:18
5
董银果,霍学喜.
绿色壁垒产生的理论探讨[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5,7(3):42-46.
被引量:3
6
杨红强,聂影.
碳排放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策略[J]
.商业时代,2006(5):63-64.
被引量:6
7
李海涛,许学工,刘文政.
国际碳减排活动中的利益博弈和中国策略的思考[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93-97.
被引量:19
8
..《2005年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日本》..http://www.cttu.org/zcfg/fenlei_zcfg.asp·id=110.,,..
9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前言.,..
10
.《农产品协议》附件二第12条.,..
共引文献
40
1
刘丽萍,何燕.
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及主要途径[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S1):214-216.
被引量:6
2
孙宁.
如何实现碳减排约束下的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碳减排效应的理论和实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0(S1):123-132.
被引量:4
3
焦玲.
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及中国应对策略[J]
.环境与发展,2011,23(3):1-2.
4
娄伶俐.
“双层次博弈”理论框架下的环境合作实质——以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为例[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8(2):117-121.
被引量:5
5
张冠荣.
我国温室气体减排矛盾及其解决途径[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8):10-13.
被引量:1
6
娄伶俐.
环境博弈——基于国际、国内的双重视角[J]
.世界经济情况,2008(11):94-98.
7
王江,赵莉.
中国在后京都时代的谈判立场与国际合作对策研究[J]
.经济论坛,2009(9):36-39.
8
王文秀,吴开亚,刘晓薇,朱勤.
碳减排经济手段及其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052-17054.
被引量:1
9
张文磊,胡欢.
碳减排的国家驱动力分析及对中国的应对政策的探讨[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1):121-125.
被引量:8
10
纪玉山,纪明.
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中国的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10(2):83-89.
被引量:32
同被引文献
13
1
徐犇.
环境与发展——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公平[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4):25-30.
被引量:4
2
李建平主编:《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第55-57页.
3
《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2013)》.
4
赵梅:《美国人环境意识的变迁》,社科院美国研究所:http://ias.cass.cn/show/show-project-Is.asp?id=611,2013年12月.
5
佘群芝,刘家悦.
环境技术转移的最优社会福利选择——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4):13-17.
被引量:4
6
黄茂兴,高建设.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中国环境竞争力问题探析[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6.
被引量:8
7
曾贤刚,周海林.
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5):32-39.
被引量:11
8
丘兆逸.
国际垂直专业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创新研究[J]
.科技与经济,2012,25(3):21-25.
被引量:2
9
郭连成,徐雅雯,王鑫.
国际产业转移与美国和欧盟产业结构调整[J]
.财经问题研究,2012(10):97-103.
被引量:17
10
崔丽丽.
论发展中国家视角下多边环境协议对贸易与环境的协调[J]
.理论界,2012(11):41-4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陈洪昭.
发展中国家环境竞争力提升问题思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49-55.
1
刘津,谢云山.
全球经济失衡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8-29.
被引量:2
2
石宏博,纪冬梅,刘扬.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3(18).
3
柳琳琳.
世界经济下滑趋势对中国的影响[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11):23-25.
4
姚乔木,朱春红.
浅析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经济面临的经济形势[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5):1-1.
5
王文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
.当代亚太,2000(9):58-64.
被引量:2
6
聂向东,宋晓霞.
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16(6):14-16.
被引量:1
7
薛一飞.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
.天府新论,2006(S2):72-73.
被引量:1
8
焦晓云.
“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观照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
.当代经济管理,2016,38(4):1-5.
被引量:4
9
邢芮.
TPP对中国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策略[J]
.经济研究导刊,2014(21):10-11.
被引量:4
10
新型工业化最根本的是要靠科技力量[J]
.工具技术,2012,46(7):64-64.
中国外资
2013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