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小麦高产育种实践谈今后超高产育种设想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GS冀麦26号、冀麦36GS冀麦38号和GS石4185是我院”八五“以来培育的几个高产、稳产、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小麦新品种,亦是冀中南不同时期的当家品种。本文以GS冀麦38号为例,回顾了冬小麦育种的总体思路、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麦区超高产育种的三种途径和模式,即多穗型、中穗型和重德型,依据本生态区气候条件和现推广品种的产量的构成特点。
作者
郭进考
史占良
机构地区
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科技与效益》
2000年第6期32-34,共3页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产量
超高产育种
分类号
S512.10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4
1
孙本普,李风云,王勇,李秀云,张金邦,王继诰,杨立凯,张俊生,孙爱梅,李萌,唐宁,孙永年.
不同穗型高产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探析[J]
.华北农学报,2002,17(z1):178-181.
被引量:18
2
郭天财,盛坤,冯伟,徐丽娜,王晨阳.
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小麦品种分蘖期茎蘖生理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2009,29(2):350-355.
被引量:31
3
郭天财,沈天民,王西成,茹振钢.
智利的小麦科研与生产[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32-134.
被引量:4
4
田纪春,邓志英,胡瑞波,王延训.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及籽粒产量的通径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11):1699-1705.
被引量:157
5
雷亚柯,王辉,宋美丽,魏艳丽.
不同穗型冬小麦源库关系及源库性状改良[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493-496.
被引量:33
6
胡延吉,赵檀方.
小麦高产育种中产量性状的相关及其改良[J]
.华北农学报,1997,12(3):17-21.
被引量:21
7
史民芳,安林利,行翠平,韩东翠,丁国庆.
冬小麦不同穗型对产量构成因素的作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9,37(1):38-40.
被引量:11
8
屈会娟,李金才,沈学善,李如意,魏凤珍,张一.
播种密度对冬小麦不同穗位与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9,35(10):1875-1883.
被引量:68
9
朱翠林,李锐宁,张保军,张正茂,赵永萍,王玉玲,韩思明.
旱肥地密度对大穗型冬小麦品种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0,19(1):71-75.
被引量:19
10
许为钢,胡琳,吴兆苏,盖钧镒.
关中地区小麦品种产量与产量结构遗传改良的研究[J]
.作物学报,2000,26(3):352-358.
被引量:59
引证文献
1
1
孙志刚,任海英,盛坤,李晓航,杨丽娟.
种植密度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穗部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7):57-5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何进尚,袁汉民,张维军,王小亮,亢玲,陈东升,齐琨,党根友.
密度、播种深度对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4):63-67.
被引量:9
2
梁翠丽,田向东,海江波,乔佳秀,罗洁,米璐璐.
播种密度与播种方式对小麦不同穗位结实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21,30(6):796-806.
被引量:14
1
张颖.
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家庄8号[J]
.农业知识,2002,0(18):6-6.
2
行翠平,安林利.
山西省冬小麦育种现状及发展建议[J]
.小麦研究,2000,21(4):11-13.
3
В.Л.Ласкин,邵仁里,杨希正.
冬小麦育种早期阶段按产量构成因素进行选株[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9(5):1-2.
被引量:1
4
李新华,王文美,井立玲.
激光在山东省冬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核农学通报,1993,14(3):132-133.
被引量:2
5
冯锋.
花药培养在冬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京花号小麦系列品种[J]
.山西小麦通讯,1990(2):15-16.
6
冯士林.
旱地冬小麦育种的实践与体会[J]
.甘肃农业科技,1990,21(7):9-11.
7
激光技术在山东省冬小麦育种中成效显著[J]
.作物种子信息,1993(4):11-12.
8
Л.Т.Бабаянц,国淑惠,刘俊秀.
种间简单和复合杂交在硬粒冬小麦育种中的成效[J]
.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89(1):9-10.
9
赵和涛.
安徽红绿茶中主要生化成分构成特点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1,3(1):59-63.
被引量:5
10
林茂,马天进,吕建伟,郑治洪,李正强.
贵州地方花生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构成特点[J]
.种子,2012,31(10):74-77.
被引量:8
科技与效益
200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