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分科”视域中的北京大学与“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五四"时代,由于北大各个学科之间存在差异,蔡元培的北大改革有着不同的路径、目标,也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具体来说,蔡元培一方面确立起"纯粹研究学问"的宗旨,贬抑了作为"应用之学"的法科,从而以大学场域内的"学"、"术"之别将五四知识分子与官僚政治的身份区分开来;另一方面又通过"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将文科开辟成讨论社会问题的言论空间,使知识分子获得了不同于"政论"的言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北大文科和法科是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新文化运动",这种不同决定了"新文化运动"的独特性质,也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作者 李哲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28,共15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4

  • 1罗家伦口述、马星野笔记:《蔡元培时代的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追忆蔡元培》,第169页,第174页,第175页,第192页,陈平原、郑勇编,三联书店,2009年4月北京第1版.
  • 2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第143页,舒新城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3月第2版.
  • 3《钦定大学堂章程》,《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上),第546页,573页,舒新城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3月第2版.
  • 4严复:《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转引自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第23—2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 5胡仁源:《北京大学计划书》,转引自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第29—30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
  • 6参见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陈平原等编《北大旧事》第36页,北京三联书店1998年版.
  • 7罗家伦:《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和影响》,《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第28页,第29页,杨琥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 8宋方青.中国近代法律教育探析[J].中国法学,2001(5):174-177. 被引量:14
  • 9宋方青.科举革废与清末法政教育[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9(5):38-44. 被引量:9
  • 10郝铁川.中国近代法学留学生与法制近代化[J].法学研究,1997,19(6):1-31. 被引量:6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刘海峰.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榜进士[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4):68-74. 被引量:5
  • 2宋方青.中国近代法律教育探析[J].中国法学,2001(5):174-177. 被引量:14
  • 3方玉芬.中日教育交流中的清末法政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28(1):76-79. 被引量:1
  • 4《教育部限制法政学校招考别科生令》,《教育新法令》第4册,商务印书馆1925年,第17页.
  • 5张耕主编.《中国政法教育的历史发展》,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页.
  • 6欧阳弁元.《酌拟课吏馆改设法政学堂章程禀》,《北洋公牍类纂》卷3《吏治》.京城益森印刷有限公司1907年版,第20-21页.
  • 7《外务部右侍郎伍刑部左侍郎沈奏请设立法律学堂折》,《大清教育新法令》第6编,71页.
  • 8《法部奏为酌拟京师法律学堂毕业学员改用法官办法缮具清单折》,《政治官报》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第1413号.
  • 9《1913年11月22日教育部通咨各省私立法政专门学校酌量停办或改为讲习科》[J].教育杂志,.
  • 10马建红.科举偏科及其对古代司法影响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125-130.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4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