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0年第4期23-26,共4页
Journal of Nanjing Arts Institute:Music & Performance
共引文献39
-
1陈崇尚,潘林紫.河南曲剧与河南筝派比较研究[J].民族艺林,2021(2):102-109.
-
2林琳.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巨野坠琴音韵研究[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9(1):28-32. 被引量:2
-
3钱茸.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沉:戏曲音乐的程式化[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1):4-10. 被引量:6
-
4马春莲.河洛大鼓的音乐形态探析[J].音乐研究,2004(3):45-52. 被引量:6
-
5赵毅.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及其当今教学中的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2):133-139. 被引量:24
-
6刘艺.浅析豫鲁陕三个传统筝派音乐风格异同的成因[J].文教资料,2009(30):89-90. 被引量:1
-
7刘艺.浅谈豫、鲁、陕三派筝乐与当地民间音乐的关系(上)[J].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12):86-87. 被引量:1
-
8李宜洺.承“歌呼呜呜”,兴陕西筝派——周延甲“声腔化”筝乐的追求及启示[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9,27(4):215-220. 被引量:11
-
9林琳.巨野坠琴音韵研究——以民间盲艺人黄宝江的坠琴艺术为个案[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1(1):16-22. 被引量:1
-
10蔡际洲,许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30年——关于学术规范的审视与学术创新的反思[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1(4):191-202.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41
-
1张文英.曲外加腔话“润腔”[J].剧作家,2005(4):109-110. 被引量:6
-
2赵夺良.地方音乐风格与二胡演奏技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9,17(4):41-44. 被引量:15
-
3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中国音乐,1995(3):36-37. 被引量:5
-
4席强.民族曲调中的“润腔”结构[J].中国音乐,1992(1):38-39. 被引量:12
-
5席强.润腔与记谱的关系[J].中国音乐,1992(2):15-16. 被引量:9
-
6席强.调式与润腔[J].中国音乐,1992(4):50-52. 被引量:3
-
7席强.“润腔”初探[J].中国音乐,1991(4):56-57. 被引量:10
-
8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声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7(2):27-32. 被引量:4
-
9蔡天佐.二胡揉弦探微[J].中国音乐,1984(3):61-64. 被引量:10
-
10庄永平.论润腔技巧[J].中国音乐,1984(2):50-5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7
-
1沈德鹏.浅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腔”[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2):173-175.
-
2赵文怡.程式借用与润腔活态的解读——四首筝曲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作方式[J].歌海,2011(6):37-44. 被引量:1
-
3杨丹萍.浅谈汉族民歌演唱的润腔和用声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09-209.
-
4许静哲.浅析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北方音乐,2016,36(9):14-14.
-
5白启延.二胡演奏中的揉弦技巧研究[J].戏剧之家,2022(14):91-93.
-
6王锦红,侯倩琳.二胡曲《豫乡行》的风格技巧与乐曲处理分析[J].黄河之声,2024(17):170-173.
-
7孙武海,赵玲.川剧高腔与豫剧唱腔的艺术比较[J].音乐大观,2014,0(2):76-77. 被引量:1
-
1董晓梅.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百鸟朝凤》中民族化创作技法探析[J].音乐创作,2012(12):123-125. 被引量:4
-
2胡晓.浅谈民族声乐的润腔艺术[J].歌海,2009(3):36-37. 被引量:2
-
3罗雯.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4):24-24.
-
4田可文.中国音乐与东盟音乐关系探析——参加“中国—东盟音乐周”活动有感[J].歌海,2016(1):52-54. 被引量:5
-
5魏聪雯.结合中国音乐史谈如何对待中外音乐关系问题[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08(12):143-144.
-
6陈丰.探究久石让音乐创作的独到之处[J].读书文摘(青年版),2014(2):12-12.
-
7周荟.谈音乐与文化活动的关系[J].科教文汇,2008(14):163-163.
-
8康闽.浅谈20世纪中西方音乐关系[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1(5):98-98. 被引量:1
-
9孙怡.陕西风格胡琴曲的润腔艺术[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48-53. 被引量:7
-
10梁佶中.通俗唱法的润腔技巧对民族唱法润腔艺术的借鉴作用[J].音乐创作,2011(2):132-133.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