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岸化工专业高等技职人才培养对比研究与启示——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专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人才培养定位、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教学特点、产学合作、技能竞赛等方面对比海峡两岸化工专业高等技职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做法,可以看出内地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应进一步加强教师的产学研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及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考证,并加强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启示。
作者
汤晓
陈亚东
张慧波
机构地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2期176-178,共3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两岸
化工专业
高等技职人才培养
对比
启示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葛自祥.
台湾高等技职教育(私校)办学特色——以龙华科技大学为例[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22(4):13-17.
被引量:11
2
郭扬.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J]
.中国高教研究,2009(5):63-65.
被引量:78
3
顾准.
论高职化工技术类专业能力本位课程的设置[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11,31(1):33-34.
被引量:3
4
许建民.
基于重点产业协调的职业教育差异化发展战略研究——以石化职业教育为例[J]
.现代企业文化,2011(21):142-143.
被引量:1
5
刘绍春.
当前我国化工教育改革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其出路[J]
.化工高等教育,2005,22(2):12-15.
被引量:9
6
崔国星,张启卫,王益凡.
化工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与探索[J]
.高教论坛,2009(6):33-36.
被引量:26
7
童张法,粟海锋,文衍宣,黄祖强,陈小鹏.
强化工程实践的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6):43-4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22
1
余国琮,李士雨,张凤宝,徐佩若,张泽廷,匡国柱,黄少烈,姚善泾,梁斌,赵洪,余宝乐,王保国,乐清华,陈砺,陈纪忠.
化工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化工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术改革的研究与实施”项目成果简介[J]
.化工高等教育,2006,23(1):8-11.
被引量:118
2
袁德宁,张文雪.面向21世纪的工程教育改革[C].21世纪的工程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阳仁宇,曾明.工程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选择[C].21世纪的工程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祝家麟.面对挑战改革工程教育,21世纪的工程教育[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
王大中.关于在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若干问题[C].21世纪的工程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
杨杰.
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务实创新型人才[J]
.高教论坛,2007(5):71-75.
被引量:14
7
蒋丽红,李沪萍,罗康碧,祝琳华.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5):48-51.
被引量:8
8
马新起,乔聪震,吉欣,蔡永伟.
浅谈化工专业课教学方法革新[J]
.化工高等教育,2007,24(5):82-85.
被引量:14
9
陈彬,潘艺林.
实施全面工程教育 改革工科教师非工化趋向[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1):1-4.
被引量:28
10
邹丽霞,花明,黄国林,刘峙荣.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8,25(1):15-18.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42
1
刘红普,朱成俊,彭二宝,王宏颖.
高职“军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2):10-11.
被引量:2
2
陈晋阳,鄢浩,朱宪.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性教学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6):136-138.
被引量:16
3
杨泳波.
职业能力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体现[J]
.福建电脑,2009,25(11):190-191.
被引量:2
4
刘焰.
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3):46-47.
被引量:170
5
王华.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的障碍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6(6):79-82.
被引量:5
6
孙晨.
工艺学课程的教学探讨[J]
.广西轻工业,2010,26(3):108-109.
7
李会均,张智.
关于高职高专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9):156-157.
被引量:9
8
陈志平,刘宝庆.
过程设备选型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3):203-205.
被引量:6
9
谢艳,陈旭明.
新时期对高职高专会计教学的思考[J]
.现代企业教育,2010(8):11-11.
被引量:2
10
邓秋萍.
高职师范生就业困境透视及对策——以广东省为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4):23-26.
被引量:2
1
汪耀武,陈德林,方梅.
国外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特色研究与启示[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5):93-94.
被引量:5
2
瞿凡.
瑞士职业教育“学徒制”的研究与启示[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5):58-61.
3
刘兴元,吴宝伟.
浅议台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为例[J]
.科学中国人,2016(8Z):160-161.
4
邓丹,熊明均.
香港职业教育研究与启示[J]
.时代教育,2007(10Z):42-43.
5
许国欣,江虹.
美、日远程高等教育教学组织研究与启示[J]
.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9(4):80-82.
6
杨春平.
推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校企合作的剖析与借鉴[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3):1-3.
7
许霜梅,樊晨.
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研究与启示[J]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11-14.
被引量:1
8
李振祥.
国内外高职产学合作比较研究与启示[J]
.职业教育研究,2008(10):12-13.
被引量:2
9
陈海安,富婷.
台湾技职教育考察和启示[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3):50-53.
10
吕颖.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13(9):23-26.
被引量:2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