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农村教学中,孩子童年生活非常丰富——捉鱼、钓虾、爬山、拔笋、割草、种甘蔗、养土蜂……这给孩子们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材料。但每次作文下来,发现他们在写作上存在以下几个不足:一是“言之无物”。如写人,思维只是局限在写妈妈;二是不知“言”哪几个方面。就算定下写作题材,但不知从何处下手,分几步来叙述;三是不知如何“言”,语言稚化。如写爬上山顶,感溉万千,但要转化成语言,却只能是“真美啊!”、“漂亮极了!”、“好高呀!”;四是想象匮乏,行文枯简生涩。所以一篇文章,要么哕哕唆唆,像“懒婆娘的裹脚布”,要么简简单单,犹如一个得了侏儒症的小矮人,要么就像各大明星的行程记录,读之无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写作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