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岁时习俗的生态民俗学考察——以江南“照田蚕”为中心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照田蚕"是太湖流域的典型岁时习俗之一,南宋以来,"照田蚕"风俗在江南地区长期延续,这一习俗是人们对江南水乡地区稻田湿地、苎麻地和芦苇滩地等进行农田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独特的生态民俗学含义。
作者
周晴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生态史研究中心
出处
《民俗研究》
CSSCI
2013年第2期79-86,共8页
Folklore Studies
关键词
照田蚕
江南
生态民俗学
分类号
X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84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8
1
吴兴县农业局.《吴兴县道场公社城南大队土壤普查鉴定、土地规划总结》,1959年,湖州市档案,W73-12-77.
2
《浙江省建设月刊》,《民国浙江史料辑刊》第二辑,第二十六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
3
谭荫初.
苎麻冬春季培管技术[J]
.植物医生,2000,13(6):45-45.
被引量:1
4
《光绪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一,《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1页.
5
王利华.《唐宋以来江南地区的农业巫术述论》,《中国农史》1996年第4期.
6
刘健.《浙江省部分地区的稻作文化》,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上海民俗学会编.《中国民间文化--民间稻作文化研究》,1993年第2集,学林出版社,1993年,第34页.
7
高启超.《土法防治地下害虫》,《昆虫知识》1959年第3期.
8
王利华.《"照田蚕"试探》,《中国农史》1997年第3期.
9
刘汉俊.《芦苇夜蛾研究初报》,《山东农业科学》1981年第3期.
10
乾隆《直隶通州志》,转引自《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华东卷(上),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第517页.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嘉定县农林水利局.“嘉定县十年来农、林、牧、付、渔生产总结初稿(1949-1959年)”,1959年10月1日,嘉定区档案馆藏,嘉定县农业局档案,44-1-31.
2
嘉定县人民委员会.“嘉定县十年来农、林、牧、付、渔生产总结初稿(1949-1959年)”,1959年10月1日,嘉定县档案馆藏,农林水利局档案,44-1-31.
3
昆山县农林局.“昆山县改良土壤工作初步总结”,1959年12月15日,昆山市档案馆藏,农林局档案,334-1-9.
4
嘉靖《昆山县志》卷15,范成大.《新开塘浦记》.
5
嘉定县人民委员会.“嘉定县十年来农、林、牧、付、渔生产总结初稿(1949-1959年)”,1959年10月1日,上海市嘉定区档案馆藏,农业局档案,44-1-31.
6
吴克宁.“土地生态史与土壤历史档案记录和文化遗产功能”,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办“区域生态史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收录论文,2009年3月28日(未刊稿).
7
徐琪.
论水稻土肥力进化与土壤质量——以太湖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1,10(4):323-328.
被引量:23
8
龚子同,刘良梧,张甘霖.
苏南昆山地区全新世土壤与环境[J]
.土壤学报,2002,39(5):618-626.
被引量:13
共引文献
20
1
任建军,廖友梅.
南方稻作“铁犁牛耕”的起源:从郑家湖“首蹄葬”遗迹谈起[J]
.美育研究,2023(1):96-108.
被引量:1
2
刘磐修.
两汉六朝“火耕水耨”的再认识[J]
.农业考古,1993(3):111-121.
被引量:8
3
郑云飞.
长江下游原始稻作农业序列初论[J]
.东南文化,1993(3):1-8.
被引量:2
4
黄今言,温乐平.
汉代不同农耕区之劳动生产率的考察——以粮食生产为研究中心[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6(3):1-9.
被引量:11
5
杨振红,徐歆毅.
改革开放以来的秦汉史研究[J]
.文史哲,2010(1):137-157.
被引量:3
6
朱宏斌.
两汉之际江南农业发展的转折及其原因探析[J]
.农业考古,2010(1):50-56.
被引量:1
7
周晴.
六朝时期江南太湖流域的莼菜——读《齐民要术》札记一则[J]
.农业考古,2012(4):127-129.
被引量:2
8
韩光辉,向楠.
《水经注》所记“鸿隙陂”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6):84-90.
被引量:2
9
李荣华.
汉魏六朝华北的水稻种植技术与南方的稻作农业[J]
.中国农史,2012,31(4):3-7.
10
周晴.
16-20世纪中期珠江三角洲北部低塱湿地的深水稻与水生植物[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9(1):30-3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84
1
王昊.
变与不变:蚕花戏的原初面貌及其变异[J]
.文学研究,2020(1):64-70.
被引量:1
2
曾雄生.
《王祯农书》中的“曾氏农书”试探[J]
.古今农业,2004(1):63-76.
被引量:5
3
向熹.
嫘祖杂说[J]
.文史杂志,2001(1):4-6.
被引量:3
4
顾希佳.
桑蚕生产民俗的文化生态保护:以杭嘉湖为例[J]
.文化遗产,2011(1):23-29.
被引量:4
5
闵宗殿.
江苏稻史[J]
.农业考古,1986(1):254-266.
被引量:12
6
李迪.
中国古代农业气象的成就[J]
.农业考古,1984(1):70-77.
被引量:2
7
陈玉寅.
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J]
.考古,1963(6):308-318.
被引量:74
8
沈建东.
震泽蚕桑生产习俗调查与研究[J]
.民俗研究,1997(4):45-48.
被引量:3
9
丁玉平.
娄元礼《田家五行》中的气象智慧[J]
.黑龙江史志,2013(21):166-167.
被引量:1
10
刘建利.
“台风”小考[J]
.海洋世界,1999,0(8):26-27.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訾威,杜正乾.
近四十年来《田家五行》研究综述[J]
.农业考古,2014,0(6):286-291.
2
伽红凯,张书涵.
吴江蚕桑文化演变与习俗特征研究[J]
.古今农业,2022(4):75-85.
3
王加华.
中国古代重农、劝农传统的多样化表达[J]
.民族艺术,2023(6):76-89.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祝鹏程.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2023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4(2):27-41.
2
李向振,刘璐瑶,李顺.
中国民俗学研究2023年度报告[J]
.民间文化论坛,2024(2):42-57.
3
解树明.
中国古代农耕图中的老者形象与礼俗观念表达[J]
.民俗研究,2024(5):136-147.
4
王方晗.
丧葬礼俗中农耕元素的多元呈现——以敦煌魏晋十六国墓葬为中心[J]
.民俗研究,2024(5):148-156.
1
黄婷.
节日的变迁[J]
.百科知识,2008(5):52-53.
2
赵献春.
陇东岁时习俗的农耕文化透视[J]
.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19(2):33-36.
被引量:3
3
李婷婷.
生态民俗学视野下黎族传统民俗文化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6-109.
4
陈利生.
过端午[J]
.中国审计,2007(10):78-78.
5
刘德龙.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民俗学"——读江帆的《生态民俗学》[J]
.民俗研究,2004(4):182-186.
被引量:3
6
陈荣翰.
龙岩新罗、漳平和漳州的岁时与礼仪习俗[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1):1-6.
7
梁庭望.
壮族岁时习俗述略[J]
.广西民族研究,1987(2):107-113.
8
卢光.
论满族岁时习俗[J]
.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4):100-103.
被引量:2
9
钟琴.
试论日本环境民俗学研究带来的思考[J]
.大舞台,2010(12):239-240.
被引量:1
10
苏燕平,杨学军.
武功金仙观十月游船庙会的民俗学考察[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58-61.
被引量:1
民俗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