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布迪厄“文学场”的理论视野及当代价值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布迪厄运用文学场的阐释架构,将文学艺术形式和社会机制联系起来,批判从内部或外部的孤立视角来切割文学和社会、历史以及文化的关系,重视文学的自律性特征,试图以某种关系主义认知模式摆脱本质主义思考,超越文学研究中的种种二元对立,将作品置于科学的客观化考察之下,达到对作品的科学认识,为当下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 姜春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5-88,共4页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世纪中国文论话语的嬗变与新世纪文艺理论建设"(CXZZ12_035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法]布迪厄.艺术的法则[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 2[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M].刘象愚,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4:241.
  •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53-556,682.
  • 4[俄]什克洛夫斯基.罗扎诺夫[M]//方珊.形式主义文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54.
  • 5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01.
  • 6朱国华.文学场的逻辑:布迪厄的文学观[EB/OL](2003-- 09-- 02) [2012-- 01 -- 18]http://www. culs- tudies, com.
  • 7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2):65-72. 被引量:34

二级参考文献18

  • 1高小康.理论过剩与经验匮乏[J].文艺研究,2005(11):5-10. 被引量:13
  • 2周宪.高谈阔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系列讲座[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1):57-71. 被引量:20
  • 3Jonathan CuUey, Literary The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15.
  • 4《文学评论》.
  • 5弗·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8页.
  • 6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后记》,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2页,第243页,第227页,第227页.
  • 7Lawrence Grossberg, Cary Nelson, and Paula Treichler eds, Cultur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P4.
  • 8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消费社会》,《文化转向》,胡亚敏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页.
  • 9Terry Eagleton.. After Theory, Basic Books, 2003, p2.
  • 10拉曼·塞尔顿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页,第328-334页.

共引文献65

同被引文献10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