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国绘画的“神”“逸”之争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绘画美学思想由重"神"到尚"逸"经历了几百年的历程。从唐代的"神品"为上到宋元时期的"逸品"追求,"神""逸"之争的核心问题是从重视描绘"客观物象"到抒写"个人性情"。它们反映出各自时代的绘画的审美标准。"神品"强调的是对客体的观照,"逸格"则重在主体情感的抒发,不管是"神品"还是"逸格",都不是艺术所要追求的终极表现。艺术创作是审美主客体统一的产物,物象之"真"与画家之情达到一种水乳交融、和谐一体的"自然"境界。
作者 杨硕鹏
出处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65-68,共4页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 2潘运告.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杜,2010.
  • 3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 4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M].北京:中华书局,2011:3.
  • 5承载.历代名画记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 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史(增订本)[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 7张晶.“逸”与“墨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主体价值升位[J].中国文化研究,2002(3):101-11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60

同被引文献8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