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元音》的象征主义要素与中国古典诗歌通感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认为,诗人应该成为幻觉者,使自己具有幻觉的本领。兰波所提出的幻觉者,是将各种感官糅合在一起,而又十分自然地交错起来,以表达诗人的内心所指,这与中国古典诗歌的通感有着一定的相同之处。分析《元音》的创作特点,可以见出中西方诗歌创作上的异同之处。
作者 张静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英]克莱夫·斯科特.象征主义,颓废派和印象主义[M].胡家峦,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 2[法]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M].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 3[法]兰波 王以培译.兰波作品全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
  • 4任耀云.诗歌通感艺术的审美创造及思维特征[J].文史哲,1990(4):68-72. 被引量:1
  • 5[美]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4卷)[M].杨自伍,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 6夏腊初.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辨析[J].江汉论坛,2004(8):84-8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6

  • 1查尔斯·查德威尔 周发祥译.《象征主义》第1版[M].昆仑出版社,1988年3月.第8、8页.
  • 2韦勤克.《观代文学批评史》第3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6、227、229页.
  • 3叶芝.《诗歌的象征主义》[A]..《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版.第59、55、59、58页.
  • 4瓦莱里.《诗与抽象思维》[A]..《二十世纪文学评论》[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30、430页.
  • 5庞德.《回颐》[A]..《二十世纪文学评论》[C].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08页.
  • 6付孝先.《西洋文学散论》[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版.第213-214页.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