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课改背景下的“分层递进教学”初探——基于初中史地课堂教学的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课堂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中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又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呢?许多研究者都在试图寻找科学、有效并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往往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和简单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差异性的存在,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作者
韩德宗
机构地区
甘肃省金昌市第三中学
出处
《中国教师》
2012年第24期35-36,共2页
Teacher’s Journal
关键词
课堂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教学
课改背景
初中
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
学生
分类号
G633.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3.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陈霞.
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探析——以PYP的课堂教学为例[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2(1):47-50.
被引量:9
2
DianeHeacox.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M].杨希洁,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肖连奇.
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10(1):76-77.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张德伟.
日本中小学教学与评价一体化原则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2):29-33.
被引量:30
2
张继玺.
真实性评价:理论与实践[J]
.教育发展研究,2007,27(01B):23-27.
被引量:33
3
王治卿.集约型一体化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21-22.
4
国际文凭组织.小学项目的实施:国际初等教育课程框架,2010.29.
5
王小平,陈民仙,夏惠贤,陈霞.
以质疑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探索[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8,37(4):111-117.
被引量:3
6
刘志耀.
重构课堂教学体系: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视域[J]
.陇东学院学报,2010,21(3):130-13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48
1
许铮.
浅析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20(40):74-75.
2
刀可欣,张力文.
浅谈中招体育改革对体育课程的影响[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14):108-109.
3
李嘉渝,谷萌.
小学数学教学中人文数学的实施策略[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6):75-78.
被引量:5
4
胡选萍,陈文强,周芳,王琦,王杨科,陈雪燕.
“分层训练法”在微格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2):160-161.
被引量:3
5
尹招琴,张洪军,涂程旭.
流体力学实验的分层次教学法[J]
.中国冶金教育,2012,17(1):67-69.
被引量:2
6
闫红雷.
“分层教学与合作学习”的探索[J]
.新课程学习(中),2012(7):8-9.
7
颜耀春,陈建华,张天峰,宋强.
普通高校“体弱生”体育课强化班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7):26-28.
8
李向明,杨秀娟,闫宁霞.
力学课程的分层次教学研究与实践[J]
.时代教育,2013(11):64-65.
9
秦建云,郭学军.
基于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策略探索[J]
.上海教育科研,2013(6):56-59.
被引量:9
10
谭双林.
分层递进 各尽所能 共同发展——新课改理念下的分层递进作业模式探究与实践[J]
.新课程(教研版),2013(8):180-181.
1
“分层递进”中需重视的问题[J]
.上海教育,2003(10A):22-22.
2
胡兴宏.
分层递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上海教育,2000(7):4-5.
被引量:48
3
冯化友.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及探索[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16(6):11-13.
被引量:6
4
李平.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教改实验的做法[J]
.新疆教育(65-1025/G4),2000(1):60-61.
5
王立强.
尊重差异 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J]
.上海教育,2010(6):46-47.
6
崔立红.
制图课中分层递进策略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的整合[J]
.新校园(上旬刊),2014,0(4):101-101.
7
罗晓英.
“分层递进教学”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126-127.
被引量:8
8
王霞.
“师退生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分层递进[J]
.新课程(中学),2013(8):74-75.
9
王吉红.
巧引艺术入课堂,寓教于乐共成长——品位语文之美,享受快乐课堂[J]
.学周刊(中旬),2010(5):102-103.
10
程文.
中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考试(教研版),2012(6):54-54.
中国教师
2012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