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国定节假日对社会文化和集体记忆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国定节假日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我国国定节假日改革可借鉴其他国家的思路,把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纳入法节假日体系之中,实现民间传统节日体系与官方节假日体系的对接,以利于中华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同时,还应从法律层面确立劳动者“带薪休假”的合法权益。节日习俗所代表的民间生活传统,对于中国当下的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建构有效的文化认同具有重大的价值。
作者
孙文懿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第2期54-56,共3页
Designs
关键词
社会文化
节假日
集体记忆
民间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节日
中华文化
社会发展
合法权益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陈坤.
对我国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调整的思考[J]
.中国电力教育,2009(S1):129-131.
被引量:4
2
陈丽.
从节假日看中西方思维模式的不同[J]
.中国校外教育,2011(2):4-5.
被引量:2
3
高丙中.
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问题及其解决之道[J]
.开放时代,2005(1):73-82.
被引量:41
4
高丙中.
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7-11.
被引量:79
5
贾凯.
论我国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立法完善[J]
.法制与经济,2008,17(8):37-38.
被引量:2
6
王旋.
试析我国法定节假日政策制定过程[J]
.才智,2009,0(31):273-274.
被引量:1
7
谢元鲁.
文化多元与文化空间变迁:节假日调整中看不见的手[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9-12.
被引量:2
8
杨劲松.
国外休假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J]
.旅游学刊,2006,21(11):19-24.
被引量:22
9
杨利美.
美国假日制度对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启示[J]
.思想战线,2006,32(2):49-5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6
1
伍野春,阮荣.
民国时期的移风易俗[J]
.民俗研究,2000(2):59-70.
被引量:20
2
刘铮.
休假制度研究[J]
.行政与法,2005(3):79-81.
被引量:5
3
郑尚元.
中国法定假日、假期理性的法律规制——整合我国法定假日、假期的立法思考[J]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18(3):43-49.
被引量:11
4
杨利美.
美国假日制度对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启示[J]
.思想战线,2006,32(2):49-54.
被引量:7
5
Limei Yang.Holidays and Festiv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M].Kunming:Yunnan University English Multimedia Courseware,2005.
6
Bill Perry.A Look Inside America:Exploring America's Cultural Values and Holidays[M].Philadelphia:Multi-language Media,Inc.,2004.
7
David Derocco,Joan Dundas,lan Zimmerman.The International Holiday & Festival Primer:Book 2[M].Virgil:Full Blast Productions,1996.
8
高丙中.文化自觉与民族国家的时间管理:中国节假日制度的现代问题及其改进方略[J/OL].http://bbs.cctv.com.2005-02-14.
9
周星.中国:时间观念与时间制度多样化的国度[J/OL].http://bbs.cctv.com,2005-02-15.
10
杨飞霞.“民国政府对春节的改革”(未刊稿).,..
共引文献
147
1
骆建建,蒋姗姗(校译).
“寺庙重建热”中的乡土秩序重构!——以J村社区为例[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18(1):274-323.
2
梁彩云.
怀化上河阳戏艺术功能及其戏剧性研究[J]
.音乐教育与创作,2024(6):59-67.
3
曾仪,冯卓文.
生活在媒介中:基于技术软件的自我“支配”时间实践[J]
.新媒体研究,2023,9(6):89-94.
4
陈华泽.
满族传统民俗化发展传承现状——以沈阳静安满族村端午民俗活动为例[J]
.满族研究,2021(4):110-114.
5
王运姣.
新假日制度及相关旅游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5):76-77.
被引量:1
6
陈楚峰,许彬.
浅谈我国公共假期制度的完善[J]
.经济视野,2013(21).
7
龚浩群.
民族国家的历史时间——简析当代泰国的节日体系[J]
.开放时代,2005(3):114-126.
被引量:14
8
甘世安,魏水利.
中美节庆文化的表征与内涵分析及其启示[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7(1):93-97.
被引量:11
9
冯爱云,张琳.
论民间舞蹈创作中的“变”与“常”——桃李杯民间舞群舞创作盘点[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4):124-128.
被引量:1
10
陈建胜.
传统节日之淡化与中国社会之转型[J]
.理论界,2007(9):104-106.
被引量:10
1
蔡梦寥.
民间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与现代意义[J]
.高职论丛,2009(3):43-46.
被引量:6
2
黄凤琼.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同感与教育、传承功能[J]
.神州民俗,2011(6):149-151.
被引量:2
3
高嘉,张九海.
文化的嬗变——论传统节日的式微与回归[J]
.社科纵横,2012,27(4):144-146.
被引量:2
4
贝堤栗,董建成.
上巳节:盛唐狂欢在曲江[J]
.中华遗产,2008(2):48-61.
被引量:2
5
袁淑宁.
愚人节告别正儿八经[J]
.消费,2011(12):3-3.
6
黄凤兰.
把握传统节日契机 为农村文化生活增添活力[J]
.前进论坛,2006(7):19-20.
7
熊潘月.
漫谈伏羲文化[J]
.丝绸之路,2014,0(24):36-37.
8
杨孝文.
美好时光为什么过得快[J]
.基层政治工作研究,2013(1):71-71.
9
范晓丽.
五彩线文化[J]
.商情,2014,0(41):202-202.
10
张丹.
民族的如何就是世界的[J]
.青年文学家,2014,0(10X):192-192.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