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族群:自我认同、身份区隔与亚文化传播 被引量:50

Network Groups: Self-identity, Identity Segments and Subculture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在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类同推动着网络的分流和聚结。网络族群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了网民在个人选择上的风格化和主观性,并明显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对网民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区隔起到标识性的作用。网络族群文化作为新型亚文化样态,在传播网络文化方面的功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Due to the popularity of the lnternet, netizens show the diversities and affinities in hobbies, values and consuming attitudes, which differentiates and gathers the network populati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network group presents the individual' s style and subjectivity. Affected by various trends, such as the individualism, consumerism and money worship, it also distinguishes the self-identity and identity segments of netizens. As a new model of subculture, the network group culture should be highlighted in terms of the network culture communication.
作者 蒋建国
出处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3,共7页 Nanji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研究"(12JNKJ010)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网络族群 身份 亚文化 network groups identity subcultu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 1【美】P.K.博克.《多元文化与社会进步》,余兴安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48-149页.
  • 2【美】理查德·卡恩,道格拉斯·凯尔纳.《互联网文化与对抗的政治学》,见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8页.
  • 3【荷兰】约斯·博·穆尔.《赛博空间的奥德赛》,麦永雄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 4[美]约书亚·梅罗维茨 肖志军译.《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5-26页.
  • 5阿尔伯特科恩.《亚文化的一般理论》,见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页.
  • 6[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 7【美】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霍桂桓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页.
  • 8[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3页、5页、8页.
  • 9【英】苏茜·奥布莱恩,伊莫瑞·西泽曼.《大众文化中的亚文化和反文化》,见陶东风,胡疆锋主编《亚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1页.
  • 10[美】迪克·赫伯迪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共引文献128

同被引文献593

引证文献5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