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思潮转向的心理机制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鉴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启蒙思潮转向的探讨,依旧盛行"社会变革影响论"、"继续革命论"、"世界思潮影响论"等外在影响研究,因此有必要从心理机制角度重审之。事实上,人文启蒙无效体验、苦闷之顶后的力量爆发,以及以政治启蒙来为人文启蒙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转向新的人文主义形态即革命人文主义,此三者乃启蒙思潮转向的心理动因与目的。唯因如此,从人文启蒙到政治启蒙,从弃医从文到弃文尚武的转变,才更符合心理规律与历史真相。
作者 黎保荣
出处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2,共8页 Jinan Journal(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暴力与启蒙:晚清至20世纪40年代文学"暴力叙事"现象研究>(批准号:09GJ-0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 2宋剑华.文学的期待--转型期中国文学现象论[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 3宋剑华,黎保荣.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暴力叙事”现象[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5):35-48. 被引量:10
  • 4黎保荣.怀疑与拯救的张力——论鲁迅小说中的“孩子”形象[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5):88-92. 被引量:8
  • 5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年·文学理论集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 6宋剑华.前瞻性观念[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 7方长安.选择·接受·转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 8胡风.胡风评论集(中册)[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 9王锦厚,等.郭沫若佚文集(上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 10鲁迅博物馆,等选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中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35

共引文献37

同被引文献9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