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孔子认为仁是人自身的本质规定,表现为"仁者人也"和"仁者爱人"两个方面。以仁为本就是用"仁性"定义"人性",人性与物性有相同的一面,但是这不能定义人的尊严,也不能支撑人为万物之灵的圣神性。只有用"仁"定义"人",人才能够称其为社会人、道德人和政治人。《孝经》之开明宗义章"始于孝亲,终于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与《左传》"三不朽"之立德、立功、立言共同构成了以仁为本的内涵。通过对儒家经典以仁为本的多重印证,认为以仁为本的理论具有普世价值,在儒家文化圈,仁为立身之本、立国之本,是儒家治世的本质内涵,也是儒学演变的内在精神动力。
出处
《新东方》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The New Orient
基金
2011年度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HNSK11-85)
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省部共建重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理学与宋金元文明>项目之<宋金元理学>(项目编号:2007JJD77003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