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安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论证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安徽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效转移的建议。
作者
朱虹
张士云
机构地区
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安徽
农村劳动力转移
农村经济发展
对策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1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刘洪银.
我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效应[J]
.农村经济,2009(4):117-120.
被引量:3
2
杜鹏,李一男,王澎湖,林伟.
流动人口外出对其家庭的影响[J]
.人口学刊,2007,29(1):3-9.
被引量:75
3
胡苏云,王振.
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及其对农户的影响——安徽省霍山县与山东省牟平县的比较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34-40.
被引量:45
4
兰柏超.
辽宁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经济发展相关性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3):107-109.
被引量:3
5
单玲玉.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11):8-9.
被引量:4
6
彭巨水.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负面效应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2008(8):141-145.
被引量:8
7
漆世兰,杨锦秀,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分析——基于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J]
.农村经济,2009(10):100-103.
被引量:25
8
白书祥.
农村劳动力流动中不利于农民增收的因素探析[J]
.农村经济,2005(11):7-10.
被引量:3
9
杜鑫.
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趋势及对收入影响[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18(11):25-2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李实.
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增长和分配[J]
.中国社会科学,1999(2):16-33.
被引量:396
2
钱雪飞.
试论改革以来农民流动对中国社区结构变迁的影响[J]
.南京社会科学,1999(2):65-69.
被引量:6
3
段成荣.
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
.西北人口,1998,19(3):2-5.
被引量:18
4
张继焦.
外出打工者对其家庭和社区的影响——以贵州为例[J]
.民族研究,2000(6):61-67.
被引量:9
5
高建勋.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6):1245-1247.
被引量:16
6
杜鹏,丁志宏,李全棉,桂江丰.
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J]
.人口研究,2004,28(6):44-52.
被引量:218
7
周皓.
中国人口迁移的家庭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2004,28(6):60-69.
被引量:154
8
段成荣,周福林.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5,29(1):29-36.
被引量:808
9
宁光杰.
经济增长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J]
.经济问题探索,1995(4):28-29.
被引量:20
10
杜鹏,丁志宏,李兵,周福林.
来京人口的就业、权益保障与社会融合[J]
.人口研究,2005,29(4):53-61.
被引量:43
共引文献
145
1
李玲,蒋枝红,黄虹,陈海燕.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与思考——以湖南省宁远县为例[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3):56-57.
被引量:2
2
张小娜,沈玲玲.
农村外流劳动力与农村经济发展[J]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9,8(1):80-84.
被引量:3
3
孙鹃娟.
河南、贵州农村老年人的主观生活评价和养老观念[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619-1621.
被引量:1
4
申恒运,钱地虎.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以龙湾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为例[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9(12):83-84.
被引量:2
5
黄虹.
湖南省宁远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J]
.传承,2008(4):108-109.
被引量:2
6
刘丽华,王大华.
“三农”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
.农村经济,2004(10):15-17.
被引量:4
7
胡枫.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
.浙江社会科学,2007(1):207-212.
被引量:37
8
何圣.
农村青年外出就业决策模型——基于云南省楚雄市三个村寨的分析[J]
.南方人口,2007,22(3):53-58.
被引量:1
9
杨春悦,鲁奇,张超阳,谢丽霜.
新时期我国中部地区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28(5):557-559.
被引量:8
10
钟太洋,黄贤金.
农户层面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综述[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341-352.
被引量:54
同被引文献
13
1
关帼瑛.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转移现状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0(S1):25-26.
被引量:4
2
张帆,赵玉吕,沈鸿.
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收入的影响[J]
.新疆农垦经济,2004(2):8-10.
被引量:5
3
黄祖辉,傅夏仙.
农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制度创新[J]
.浙江社会科学,2001(5):40-43.
被引量:52
4
黎屏.
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J]
.决策导刊,2006(3):15-15.
被引量:4
5
黄祖辉,许昆鹏.
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与对策[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4):108-114.
被引量:47
6
李德元.
论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
.理论界,2006(12):71-72.
被引量:1
7
赵翠红.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经纬,2007,24(3):73-76.
被引量:12
8
程名望,史清华.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基于中国1978—200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家,2007(5):49-54.
被引量:95
9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H}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10
黄宇峰.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分析[J]
.改革与战略,2009,25(4):101-10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杨媛媛.
新疆劳动力转移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
.北方经贸,2014(2):45-46.
2
龚梦君,刘袁,宁天赦,吴文君,龚凯.
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对湖南益阳“草尾模式”的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4):45-47.
3
于婷婷.
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基于安徽地区视角[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2):454-455.
1
刘志玲.
扩大农村中等收入者比重 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安徽为例[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1):14-16.
2
周晓红.
安徽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分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23(2):106-107.
3
邹颖.
安徽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3-18.
被引量:5
4
叶剑峰.
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25(11):1-1.
5
张明俊.
安徽、山东两省农民收入状况比较及启迪[J]
.安徽省情省力,2004,0(5):13-15.
6
谢其助.
“两极分化”析[J]
.经济问题探索,1987(1):63-63.
7
马成文,郑丽琳.
城镇化发展与安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0S):38-39.
被引量:3
8
陈丽.
安徽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
.商情,2014(21):31-31.
9
马骠.
安徽农村包产到户情况考察[J]
.经济管理,1981,7(2):19-22.
10
马成文.
信息化对安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影响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2006(8):1-3.
被引量: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