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0-40,共1页
China Vegetables
同被引文献53
1 李银范,赵文若.新型保健蔬菜软化菊苣的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04(4):14-15. 被引量:7
2 蔡雁平,艾辛,刘明月,唐升斌,邓于洋.菊苣氮钾施用量和肉质根无土软化栽培方式[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4):336-339. 被引量:6
3 朱士农.芽球菊苣栽培及软化试验[J] .上海蔬菜,2004(5):40-41. 被引量:2
4 桑贤强,蒋志新,邹燕敏,贺建强,李早林.荷兰菊苣高效栽培技术[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8(2):35-35. 被引量:2
5 王岩,张小路,饶璐璐.菊苣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中国蔬菜,1995(5):33-34. 被引量:7
6 陈连官.菊苣浸膏及在烟用香精上的应用[J] .四川日化,1995(1):28-29. 被引量:7
7 刘翠花,张澈.西藏高原引种软化菊苣及高产栽培研究[J] .西藏科技,2006(1):9-9. 被引量:2
8 张德纯,王德槟,王小琴,马宾生,韩沛新,徐秀容.菊苣的软化栽培技术[J] .北方园艺,1996(2):1-3. 被引量:10
9 [5]Rodkiewicz Y.The Effect of Planting Time on the Yield of Muchcurled Endive (Cichorium endivia Lvar.Crispim LAM.)[J].Vegetable Crops Research Bulle-tin,2001,(55):71-75.
10 饶璐璐.菊苣[J] .蔬菜,1997(3):12-13.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5
1 尹庆珍,申书兴,戴素英,王国华,张立永.芽球菊苣软化栽培中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82-86. 被引量:3
2 徐雅梅,高国荣.菊苣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综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69-13571. 被引量:11
3 周志平.菊苣根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436-7437.
4 唐霞,周志平,张子德.菊苣根软化期间的生理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7):139-140.
5 冯秀娟,任冰如,牛冠婷,黄晓杰,朱超伟,孟秀花,丁晓琴,盖亚男,刘艳,陈剑.不同采收期对菊苣根系营养成分和芽球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3(4):184-189.
二级引证文献14
1 梁美霞,戴洪义.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2009,7(2):371-374.
2 王佺珍,崔健.牧草菊苣及其利用潜力 Ⅱ利用价值和开发潜力[J] .草业科学,2010,27(2):150-156. 被引量:25
3 伍莲,税国龙.多花黑麦草、鸭茅、扁穗牛鞭草、菊苣饲养肉兔效果分析[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5):42-44. 被引量:3
4 胡培全,刘大林.营养生长期菊苣对鹅营养价值的影响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63-64. 被引量:8
5 解宝,吴春会,王佺珍.菊苣根水浸提液对3种牧草种子活力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852-19854.
6 杨琳.琼脂平板法测定铜离子对菊苣种子萌发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1,15(10):44-47. 被引量:4
7 张尧,信学雷,阿吉艾克拜尔.艾萨.维药毛菊苣降糖有效部位的纯化工艺[J] .中成药,2012,34(12):2322-2325. 被引量:5
8 刘海燕,马富裕,易正炳.菊苣生态适应性分析及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3,33(2):53-54.
9 翟丹云,陈兴都,陈庆安,牛婕,冯平,赵莉莉,杨晓丽.响应面设计优化复合酶法提取菊苣菊粉工艺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6):190-194. 被引量:3
10 张晓余,玉柱,张颖,许庆方,朱战波,马涛.晾晒和添加剂对菊苣青贮的影响[J] .中国奶牛,2015(9):51-54. 被引量:2
1 刘长庆.辣根高产栽培技术[J] .农资科技,1998(6):22-23.
2 张成格.果园树林套种养心菜 优势互补产值倍增[J]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2):21-21. 被引量:1
3 尹金玉.无公害白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 .致富天地,2008(3):26-26.
4 于艳春.白芦笋:白色的“金子”[J] .中国食品,2007(10):38-39.
5 张成格.果园要增收 套种救心菜[J] .农村百事通,2003,0(7):15-15.
6 张玉英,李雪花.绿色食品——白芦笋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2(5):40-41.
7 刘福春.佛手瓜栽培技术要点[J] .福建农业,2004(9):18-18.
8 周永明,李志丽.收割韭菜注意哪些问题?[J] .河北农业,2008(1):18-18. 被引量:1
9 曾建斌.绿芦笋的育苗及栽培技术[J] .农业装备技术,2002(4):31-31.
10 施献松,沈明亚,郑刚.芦笋及其开发利用[J] .新疆农业科技,2000(5):3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