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李晓艳.中职生人际关系在性别、年级和班级性质方面的差异[J].亚太教育,2015,0(16):271-271.
-
2许凤鸣,胡国星.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及对策分析——以沙县一中为例[J].学苑教育,2014(11):70-71.
-
3黄小莲,刘力.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班级教育研究比较[J].全球教育展望,2010,39(7):42-47. 被引量:1
-
4李永生.班级性质动态观[J].现代教育论丛,2000(4):36-39. 被引量:3
-
5吕兴祥.论作为教育性组织的班级——基于社会学视角[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5):92-95. 被引量:1
-
6李永生.班级性质动态观[J].教育评论,1999(3):43-45. 被引量:2
-
7彭燕凌,张富强.班级柔性管理初探[J].今日科苑,2008(18):260-260.
-
8李长伟,李燕.班级社会属性研究的多维视角[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13(5):14-20. 被引量:5
-
9王晓娟.关于职业学校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探析[J].企业导报,2016(1):138-138.
-
10王洪明.中小学班级变革的价值取向分析[J].教育科学研究,2009(11):40-43. 被引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