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头季稻与再生稻米质比较
被引量: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两系杂交稻培矮 6 4S/E32头季稻与再生稻米质比较表明 :头季稻的加工品质优于再生稻 ,而再生稻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优于头季稻 。
作者
向昌国
卓儒洞
李文芳
严斧
机构地区
武陵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7,共1页
Hybrid Rice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培矮64S/E32
头季稻
再生稻
米质
分类号
S511.03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3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69
参考文献
2
1
熊绪穰,罗孝和,廖瑞靖.
谈谈两优培特的一季加再生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1996,11(6):27-30.
被引量:3
2
李伊良,夏胜平,贾先勇,徐春芳,何小燕,谢业林,徐淑云.
优质杂交稻金优系列组合基本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1994,9(5):19-22.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栽培特性与技术研究初报[J]
.杂交水稻,1995,10(1):18-25.
被引量:24
2
马国辉.
论杂交稻优质再生利用的高效模式及其配套技术[J]
.杂交水稻,1996,11(2):39-40.
被引量:3
3
夏胜平,李伊良,贾先勇,徐春芳.
籼型优质米不育系金23A的选育[J]
.杂交水稻,1992,7(5):29-31.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8
1
韩思怀,刘刚,谭薇.
籼型优质不育系“金23A”主要特性及应用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5,8(A01):52-59.
被引量:2
2
钟许成,贾先勇,王建龙,李伊良,刘洋.
高产优质杂交稻金优117的选育[J]
.湖南农业科学,2006(5):15-16.
被引量:4
3
夏胜平,徐春芳,唐志华,王庆保.
金优系列组合再生力研究[J]
.杂交水稻,1996,11(A00):31-32.
4
白德朗,熊绪让,李孟辉,杨峰,张志刚,彭既明,宋春芳.
两系超级杂交中稻组合两优29高产示范栽培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7(4):84-86.
被引量:4
5
沈其文,熊常财.
优质中熟水稻不育系金23A在湖北的应用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1999(4):10-12.
被引量:1
6
张新平.
优质杂交稻金优207在连平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1,16(3):42-43.
7
张新平.
优质杂交稻金优207的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广东农业科学,2001,28(4):5-7.
被引量:1
8
胡成,郑自友,莫祥颂,田小平,田华,宋德平,滕久生,王茶香,周华.
金优207一季加再生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2,17(3):40-41.
同被引文献
193
1
董华林,涂军明,费震江,周黎,周鹏,曾波,郑兴飞,李珍连,徐得泽,游艾青.
再生稻适宜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
.湖北农业科学,2019,0(S02):94-98.
被引量:2
2
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
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
.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1
3
易镇邪,屠乃美.
再生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作物研究,2002,16(S1):230-234.
被引量:19
4
赵士熙,严叔平,张冬松,卓传营,廖燕俸,邓积伟.
再生稻控制稻瘿蚊机理的研究[J]
.武夷科学,2002,18(1):178-184.
被引量:3
5
郑荣和.
Ⅱ优航1号作再生稻栽培的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
.福建稻麦科技,2004,22(2):21-22.
被引量:5
6
郑景生,林文,卓传营,方宣钧,林文雄.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06-109.
被引量:24
7
易镇邪,屠乃美,陈平平.
培矮64S系列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研究[J]
.杂交水稻,2004,19(6):55-59.
被引量:12
8
徐富贤,方文,熊洪,江世华,罗文质,张景国.
施氮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研究[J]
.杂交水稻,1993,8(4):25-28.
被引量:26
9
郭文韬.
略论中国再生稻的历史发展[J]
.中国农史,1993,12(4):1-6.
被引量:18
10
施能浦.
杂交早稻再生稻特性与栽培技术研究初报[J]
.福建稻麦科技,1994,12(3):6-1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1
1
易镇邪,周文新,秦鹏,屠乃美.
再生稻与同期抽穗主季稻源库流特性差异研究[J]
.作物学报,2009,35(1):140-148.
被引量:26
2
谢磊,易苏丹,许晖,张华,韩昌友.
荆州市发展再生稻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0):4802-4804.
被引量:4
3
林文雄,陈鸿飞,张志兴,徐倩华,屠乃美,方长旬,任万军.
再生稻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与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392-401.
被引量:105
4
丛云飞,何清中,曾卓华,方立魁.
重庆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品质研究[J]
.南方农业,2016,10(19):7-9.
被引量:1
5
陈元伟,陈其敏,徐小健,郑华斌,唐启源.
促芽肥对黄华占再生季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稻米,2017,23(6):90-92.
被引量:8
6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刘永武,刘章勇,陈阜,金涛.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
.作物杂志,2018(2):61-67.
被引量:21
7
陈基旺,帅泽宇,屠乃美,易镇邪.
湖南再生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稻米,2018,24(5):68-72.
被引量:26
8
刘念,周艳飞,刘章勇,杨梅.
不同生态条件水稻头季和再生季分蘖的相关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7):19-23.
被引量:1
9
旷娜,唐启源,郑华斌,王慰亲,周蔚,戴含.
再生季稻米蛋白质含量与外观、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的关系[J]
.中国粮油学报,2021,36(5):1-7.
被引量:1
10
李慧龙,刘兆朋,刘木华,陈雄飞,余佳佳,张心毅,彭永福.
再生稻机收碾压稻茬扶正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1,52(3):314-32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169
1
谢华安.
超级稻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的研究[J]
.杂交水稻,2010,25(S1):17-26.
被引量:38
2
杨日,杨桂芬,龚志宏,李前琦,韦凤舞.
播期对融水、三江超级稻头季稻及再生稻性状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2011,42(8):890-894.
被引量:11
3
柳开楼,秦江涛,张斌.
播种期对轻简栽培方式再生稻源库关系的影响[J]
.土壤,2012,44(4):686-695.
被引量:22
4
柳开楼,刘璇,胡惠文,段红霞,夏桂龙,李亚贞.
基于头季关键生育期的NDVI值诊断再生稻的生长状况[J]
.江西农业学报,2015,27(2):7-11.
被引量:2
5
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蒋鹏,郭晓艺,刘茂.
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9):1702-1717.
被引量:141
6
刘环,杜斌,刘章勇,何文静,邱先进,邢丹英,徐建龙.
江汉平原“一种两收”优良水稻品种筛选[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5,32(4):30-35.
被引量:3
7
谢磊,许晖,曹纯海,刘署艳,江庆生,史方春,张天晓,李守华.
江汉平原再生稻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和品种适应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0):2462-2465.
被引量:5
8
涂军明,李景润,皮楚舒,熊之曦,钱太平,梅少华,吴金元,肖齐圣,张羽,马皓,周薇.
黄冈市再生稻生产现状、问题及适度发展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3):3276-3279.
被引量:9
9
吴玮,王俊,廖燕俸,陈峰,胡进锋,张建萍,陆永良,王长方.
闽中地区再生稻田杂草种类及其群落特征[J]
.福建农业学报,2016,31(12):1340-1344.
被引量:6
10
习敏,吴文革,汪靖桂,汪宏伟,陈刚,许有尊.
再生稻种植产量差形成的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7,32(1):104-110.
被引量:16
1
曹达才.
培矮64S/E32“一季加再生”示范情况及高产栽培技术[J]
.杂交水稻,2001,16(3):37-38.
被引量:3
2
汪汉林,赵立武,文志平.
培矮64S/E3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0,20(4):20-22.
3
严斧,卓儒洞,李悦丰,朱伯庚.
两系杂交稻培矮64S/E32再生稻研究[J]
.杂交水稻,2000,15(6):30-32.
被引量:6
4
肖志清,周卜龙,周新文,龚光雄.
培矮64S/E32制种高产技术[J]
.种子,2000,19(3):47-48.
5
黄秋妹,黄农荣,张旭,刘彦卓,邱润恒,梁祖杨,王丰,彭惠普,李传国,李曙光,廖亦龙,姚萍飞.
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9,7(S1):54-61.
被引量:3
6
蒋廷杰,易镇邪,屠乃美.
留桩高度对培矮64S/E32再生特性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359-363.
被引量:28
7
张桂莲,屠乃美,张顺堂.
不同杂交稻组合再生特性的比较[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8(5):364-368.
被引量:20
杂交水稻
200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