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上)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1](以下简称"新课标")的颁布引发了广泛的"解读热",本文强调"另类解读"主要反映了这样一种认识:不同声音的存在有利于人们的独立思考,从而就可切实避免各种片面性的理解或认识上的误区。
作者 郑毓信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3年第3期8-11,共4页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黎纳雷斯,克雷纳.关于作为学习者的数学教师和教师教育者的研究[A].古铁雷斯,伯拉.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手册:过去、现在与未来[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2庞特,查布曼.关于数学教师的知识和实践的研究[A].古铁雷斯,伯拉.数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手册:过去、现在与未来[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3A Sfard. What can be more practical than good re- 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J]. 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05,58(3) : 393-413.
  • 4[美]唐纳德·A·舍恩.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M].夏林清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6.
  • 5A Sfard. On two metaphors for learning and the dangers of choosing just one[J]. Educational Re- searcher, 1998,27: 4-13.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 7史宁中.数学思想概论(第1辑-第4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10.
  • 8张奠宙,竺仕芬,林永伟.“基本数学经验”的界定与分类[J].数学通报,2008,47(5):4-7. 被引量:127
  • 9潘小明.“数学生成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6,0(10):11-12. 被引量:7
  • 10郑毓信.“高潮”之后的必要反思——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J].数学教育学报,2010,19(1):1-5.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102

同被引文献38

  • 1郑毓信.多元表征理论与概念教学[J].小学数学教育,2011(10):3-7. 被引量:64
  • 2黄荣金;李业平.数学课堂教学研究[M]{H}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 3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H}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 4M.Lamperc. When the problem is not the question and the solution is not the answer: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teaching[A].NCTM,2004.
  • 5R.Lesh,T.Post,M.Behr. Representations and translations among representations in mathematics learning and problem solving[A].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87.
  • 6钟静.论数学课程近十年之变革[J]教育研究月刊(台湾).
  • 7唐彩斌.立足小学科,做好大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3.
  • 8鲍建生;周超.数学学习的心理基础与过程[M]{H}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 9基兰.关于代数的教和学研究[A]{H}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10郑毓信.理论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课例三则[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7(7):11-1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3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