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动机的修辞:周作人“落水”前夕的打油诗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重构周作人“落水”事件,首先需要区分动机及其言动产生的社会效应。动机与效果的反差,正好构成一个兼顾内外的视角。追究动机,主要依靠当事人的自述,无论是事前埋下的伏笔,还是事后的追忆、辩解。虽然无法复原周作人当时的“真实意图”,但仍有他关于“落水”动机的种种修辞可供分析。动机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也不是他人无从窥探的心理事件,而是自我阐释的一套术语。
作者
袁一丹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33,共13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周作人
修辞
打油诗
社会效应
当事人
成一
辩解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6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3
参考文献
5
1
钱理群.
一个有待开拓的研究领域——《二十世纪诗词选》序[J]
.安顺学院学报,1998,3(1):19-26.
被引量:8
2
林分份.
周作人“五十自寿诗”事件重探[J]
.鲁迅研究月刊,2010(11):35-45.
被引量:4
3
陈烈,刘思源.
古越周作人先生稿札[J]
.鲁迅研究月刊,2012(1):56-68.
被引量:3
4
吴晓东.
意象性与中国现代诗艺[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4):120-132.
被引量:2
5
陈友康.
二十世纪中国旧体诗词的合法性和现代性[J]
.中国社会科学,2005(6):143-153.
被引量:50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荒林.
20世纪中国诗歌的反思——“现代汉诗学术研讨会”述要[J]
.文艺争鸣,1998(2):18-27.
被引量:10
2
王富仁.
当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55-78.
被引量:71
3
编后记[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2):319-319.
被引量:2
4
吴晓东.
建立多元化的文学史观[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8-15.
被引量:24
5
《中因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5年总目录[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6(1):308-314.
被引量:2
6
刘纳.
旧形式的诱惑——郭沫若抗战时期的旧体诗[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3):188-202.
被引量:29
7
黄修己.
旧体诗词与现代文学的啼笑因缘[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2):91-99.
被引量:20
8
《周作人日记》(1964年3月6日).鲍耀明编.《1960-1966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309页.大象出版社,1996年.
9
周作人.《致鲍耀明》(1965年5月2日),鲍耀明编.《1960-1966周作人与鲍耀明通信集》,390页.
10
周作人.《八十自笑诗并注》,1965年12月23日作,未刊稿.
共引文献
62
1
周兴陆.
新中国七十年“旧体诗”理论的历程[J]
.思想与文化,2019(2):231-246.
2
党利奎.
毛泽东诗词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以《清平乐·六盘山》为切入点[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8):97-106.
被引量:2
3
魏耀武.
史料·挑战·重构——关于现当代旧体诗词“入史”的再认识[J]
.华中学术,2022(3):122-129.
4
刘川鄂.
新世纪“旧体诗词热”的冷思考[J]
.东吴学术,2022(5):36-42.
5
陈友康.
精选联大作品,彰显联大精神——评《西南联大文学作品选》兼论西南联大文学研究问题[J]
.红岩,2012(S2):106-112.
被引量:1
6
陈友康.
旧体诗词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成功探索——论厉以宁的旧体诗词[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3):67-73.
被引量:1
7
张海鸥.
旧体诗词的韵与命[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5-8.
被引量:6
8
王泽龙.
关于现代旧体诗词的入史问题[J]
.文学评论,2007(5):89-93.
被引量:37
9
马大勇.
论现代旧体诗词不可不入史——与王泽龙先生商榷[J]
.文艺争鸣,2008(1):74-78.
被引量:11
10
陈友康.
周策纵的旧体诗论和诗作——并回应现代诗词的价值和入史问题[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23(7):16-2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6
1
郜元宝.
“胡适之体”和“鲁迅风”[J]
.文学评论,1998(1):63-72.
被引量:16
2
温儒敏.
以历史和美学的眼光看《野草》[J]
.中国社会科学,1984(1):62-63.
被引量:1
3
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九,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1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125页.
4
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J].新潮,(1919).
5
陈寅恪.《读哀江南赋》,《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6
知堂.《偶成》,《宇宙风》(乙刊)第8期.
7
1942年7月4日顾随致滕茂椿信.《顾随全集》第4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472-473页.
8
《谈谈近代中国史学》,《中国史学史论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页325.
9
陈垣.《通鉴胡注表微》,夷夏篇小序,《辅仁学志》第14卷第1、2合期.
10
鲁迅.《随感录四十七》,《新青年》第6卷第2号,1919年2月15日.
引证文献
2
1
妥东.
分裂的“本源”——鲁迅《野草》新探[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0(4):208-221.
2
袁一丹.
隐微修辞:北平沦陷时期文人学者的表达策略[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4(1):1-18.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3
1
史峻嘉.
革命的隐没与“文人”的诞生——论姚雪垠自传书写中的症候与隐微修辞[J]
.现代传记研究,2023(1):154-167.
2
李扬.
“抵抗”的多义性——上海沦陷时期师陀的“遗民”身份重构[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1):338-353.
3
袁一丹.
易代同时与遗民拟态——北平沦陷时期知识人的伦理境遇(1937—1945)[J]
.文学评论,2015(3):81-91.
被引量:11
4
赵宁.
阿德里安·莱恩电影中的人性命题[J]
.电影文学,2016(5):85-87.
被引量:1
5
李斌.
《甲申三百年祭》与郭沫若的隐微心曲[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88.
被引量:5
6
张谦芬.
空间理论视域下抗战时期文学空间的重新考察[J]
.贵州社会科学,2019(9):47-54.
7
李阳.
梦的世界与醒的世界——吴兴华1940年代前期战时书写的心理症候探微[J]
.现代中文学刊,2020(2):79-89.
8
杜运威.
抗战时期旧体诗词复兴因素论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3):286-292.
被引量:2
9
鲍良兵.
作为隐微修辞的“晚明”历史记忆——以《古今》杂志的“晚明”书写为中心[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21,36(1):46-53.
10
杜运威,丛海霞.
论抗日根据地“三大诗社”的创作理念、成就及其意义[J]
.中国文学研究,2022(2):143-151.
被引量:1
1
赵婉竹.
男权的奴隶也为男权祭奠——《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的重新探讨[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3(3):64-65.
2
何飞里.
秋日物语[J]
.贵州农村金融,1999(1):45-45.
3
爱德华·托马斯.
采集鲜花的孩子[J]
.文苑(经典美文),2009(8):46-47.
4
卜庆雯,刘畅.
文化对行动的影响——《赵氏孤儿》与《哈姆雷特》比较[J]
.戏剧之家,2016(10):55-55.
5
刘国盈.
论唐代古文运动产生的原因[J]
.文学遗产,1981(2):10-18.
6
林白.
就这样写成了《北去来辞》[J]
.东吴学术,2014(2):95-96.
被引量:4
7
程巍.
诺奖与文学的新焦虑[J]
.中国图书评论,2012,35(12):75-75.
被引量:1
8
刘琼.
《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形象悲剧性的自我阐释[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4(1):34-34.
9
陆亚萍,詹丹.
论《红楼梦》的自我阐释[J]
.红楼梦学刊,2011(4):161-179.
被引量:1
10
乌热尔图.
弱势群体的写作[J]
.天涯,1997,0(2):26-32.
被引量:2
鲁迅研究月刊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