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野生白蘑菌丝分离试验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生白蘑子实体分离部位、菌丝体分离培养基、菌丝体生长温度、培养基酸碱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野生白蘑的菌褶和菌柄交界处部位是最佳的组织分离部位;小麦一蛋白胨培养基为最佳母种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15~30℃,最适温度是25℃;白蘑菌丝体适宜酸碱度pH6.0~9.0,最适酸碱度范围pH6.5~7.5。
作者
关艳丽
机构地区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
出处
《食用菌》
2013年第2期24-25,共2页
Edible Fungi
关键词
野生白蘑
子实体
组织分离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乌力吉,吴金山.呼伦贝尔草原白香蘑生态考察[J].食用菌,1992,22(4):27-29.
2
忻龙祚,吴文荣,梁枝荣.
野外白香蘑的组织分离培养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10,29(1):17-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乌力吉 吴金山.呼伦贝尔草原自香蘑生态考.食用菌,1992,22(4):27-29.
2
刘凤春.白香蘑菌种的分离与培养.食用菌,1981,(4):32-34.
3
程玉华.伊通白蘑圈中植物生长旺盛原因的研究.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81,(3):62-63.
共引文献
1
1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
西藏野生青冈蕈菌丝分离培养条件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21,49(1):45-4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
1
耿向永,鲍隆友,陈芝兰,张华,鲁志平.
西藏野生灵芝菌种组织分离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4):25-27.
被引量:8
2
王波.
松口蘑与青冈蕈的生态和营养价值比较[J]
.食用菌学报,1995,2(1):32-35.
被引量:16
3
李海波,吴学谦,王立武,付立忠,魏海龙,吴庆其.
青藏高原黄绿蜜环菌纯培养菌种的分离培养及分子鉴定[J]
.菌物学报,2008,27(6):873-883.
被引量:34
4
忻龙祚,吴文荣,梁枝荣.
野外白香蘑的组织分离培养试验[J]
.中国食用菌,2010,29(1):17-19.
被引量:2
5
罗振敏.
野生松乳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分离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10(3):146-146.
被引量:7
6
傅伟杰,许广波,陈艳秋,魏铁铮,梁运江,刘文利.
松口蘑的半人工及人工驯化栽培[J]
.中国食用菌,1999,18(6):10-12.
被引量:13
7
臧穆.
松茸群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研究[J]
.真菌学报,1990,9(2):113-127.
被引量:54
8
杨小兵,图力古尔,熊卫平,强巴卓嘎,代安国.
西藏野生食用菌白鸡腿蘑的人工栽培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3):52-55.
被引量:3
9
胡惠萍,旦真次仁,杨小兵,张智,邵满超,周振辉,兰英儒.
西藏林芝地区食药用菌野生资源的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杂志,2013,33(2):59-62.
被引量:2
10
杨小兵,熊卫平,强巴卓嘎,代安国.
西藏野生食用菌卵状鬼伞的人工驯化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1,28(3):36-4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
西藏野生青冈蕈菌丝分离培养条件研究[J]
.陕西林业科技,2021,49(1):45-4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周宇,徐春梅,刘苏琴,罗丹,林丹,许程剑,唐寅,刘阳,易宇文,邓静.
松茸水解蛋白肽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9):2947-2955.
被引量:6
1
白玉菇的营养价值[J]
.中国食用菌,2016,35(4):17-17.
被引量:1
2
刘颖奇,任立新,杜旭.
对两批进口蒙古国产白蘑中有害元素的检测分析[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33(1):92-93.
3
王景龙.
圈白磨人工栽培新技术[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3(3):20-20.
4
徐明举,郑志新,罗永华,王若敏.
张家口地区奶牛乳腺炎调查及病原菌分离试验[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3):54-57.
被引量:2
5
韩如冰.
塑料袋地栽圈白蘑[J]
.吉林农业,2006(7):34-35.
被引量:2
6
牛瑛萍,贺永喜,冯斌,王卫东.
贺兰山野生柳黄蘑菌丝分离试验[J]
.食用菌,2009,31(4):25-26.
7
刘敬娟,陈中赫,刘丽丽,徐涛,王桂艳,李兵.
长白山珍品圈白蘑人工栽培技术要点[J]
.辽宁农业科学,2006(5):61-62.
被引量:2
8
俞志纯.
杏鲍菇废菌糠栽培香白蘑[J]
.食用菌,2008(4):17-17.
9
张焕英,张筱梅,张渊.
三株鸡腿菇组织分离培养试验[J]
.食用菌,2003,25(3):17-18.
被引量:2
10
丁湖广.
金福菇的栽培技术[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22(2):187-188.
被引量:1
食用菌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