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分析——基于长三角、珠三角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案例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城市群协调发展的概念及其主客体的关系出发,对现有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扩展,构建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下,以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长株潭城市群为例,分别从空间发展协调、经济运行协调、社会组织协调、公共设施协调和生态环境协调五个方面对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揭示现阶段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模式的特点及未来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作者
熊雪如
覃成林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2,共8页
Study and Practice
关键词
城市群
城市群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模式
分类号
F291.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12
同被引文献
14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9
参考文献
9
1
张尚武.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空间形态协调发展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1999(3):32-35.
被引量:18
2
石忆邵,章仁彪.
从多中心城市到都市经济圈——长江三角洲地区协调发展的空间组织模式[J]
.城市规划汇刊,2001(4):51-54.
被引量:53
3
黄家骅.
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空间架构研究[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111-117.
被引量:5
4
陈群元,宋玉祥.
中国城市群的协调机理与协调模型[J]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27(3):356-363.
被引量:13
5
赵璟,党兴华.
新公共服务治理模式对中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现实意义及其应用[J]
.经济体制改革,2008(3):154-158.
被引量:6
6
肖枫,张俊江.
城市群体经济运行模式——兼论建立“共同市场”问题[J]
.城市问题,1990(4):10-14.
被引量:20
7
汪伟全.
长三角“两省一市”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3):5-8.
被引量:8
8
覃艳华,马争,梁士伦.
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协调机制及其对珠三角的启示[J]
.宏观经济管理,2009(5):45-47.
被引量:4
9
陈群元,喻定权.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模式构建探索[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1):15-16.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86
1
杜德斌,宁越敏.
论上海与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协调发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88-90.
被引量:7
2
宁越敏.
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1998,7(2):56-61.
被引量:15
3
张吉鹏,吴桂英.
中国地区差距:度量与成因[J]
.世界经济文汇,2004(4):60-81.
被引量:84
4
王丽莉,田凯.
新公共服务: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与超越[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5):104-110.
被引量:28
5
罗伯特·B·丹哈特,珍妮特·V·丹哈特,刘俊生,张庆东.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
.中国行政管理,2002(10):38-44.
被引量:444
6
陈明.
协同论与人类文化[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2):89-92.
被引量:6
7
王乃静.
国外城市群的发展模式及经验新探[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83-84.
被引量:47
8
陈庆云,鄞益奋.
论公共管理研究中的利益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5(5):35-38.
被引量:49
9
黎鹏.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及其理论依据与实施途径[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4):51-55.
被引量:99
10
刘静玉,王发曾.
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
.城市发展研究,2005,12(4):15-19.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112
1
张尚武,潘鑫.
新时期我国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J]
.城市规划学刊,2021(2):38-44.
被引量:22
2
韦飚.
发展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刍议[J]
.都市快轨交通,2004,17(S1):11-15.
被引量:1
3
姚士谋,陈爽,陈振光.
关于城市群基本概念的新认识[J]
.现代城市研究,1998,13(6):15-17.
被引量:70
4
顾伟华.
长三角公路交通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J]
.上海公路,2004(3):49-52.
5
卢耿华,李建国,张黎.
上海市市民体育行为与倾向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6):1-4.
被引量:7
6
戴单.
宏观环境下的城市发展分析与思考[J]
.山西建筑,2005,31(6):9-10.
被引量:1
7
何晖.
完善城市规模体系的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8(2):7-10.
被引量:2
8
邵川.
江苏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J]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20(1):57-60.
被引量:2
9
易小光,丁瑶,余贵玲,尹虹潘.
长江上游经济带的地位和战略取向[J]
.改革,2005(8):119-122.
被引量:3
10
娄永琪.
系统与生活世界理论视点下的长三角农村居住形态[J]
.城市规划学刊,2005(5):38-43.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149
1
杨蕙嘉,赵振宇.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的区域城市群关联强度时空演进特征[J]
.统计与决策,2021(5):70-73.
被引量:18
2
李先锋.
交通设施建设对区域要素流动的影响分析[J]
.产业科技创新,2019(34):31-33.
被引量:1
3
王磊,沈丹,庞玉萍.
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群动力机制与治理挑战[J]
.区域经济评论,2013(4):113-120.
被引量:2
4
刘西忠.
跨区域城市发展的协调与治理机制[J]
.南京社会科学,2014(5):70-76.
被引量:12
5
钱春蕾,叶菁,陆潮.
基于改进城市引力模型的武汉城市圈引力格局划分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2):237-245.
被引量:98
6
王德文,蔡昉,张学辉.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论中国增长可持续性的人口因素[J]
.人口研究,2004,28(5):2-11.
被引量:454
7
胡序威.
加强对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规划与调控[J]
.城市规划,1994,18(2):1-5.
被引量:3
8
汪丽.
我国城市群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
.宏观经济管理,2005(6):40-42.
被引量:18
9
周振华.
增长轴心转移:中国进入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阶段[J]
.经济研究,1995,30(1):3-10.
被引量:58
10
张京祥,李建波,芮富宏.
竞争型区域管治:机制、特征与模式——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5):670-674.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9
1
路洪卫.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2(4):59-65.
被引量:3
2
赵曦,王金哲.
金融资源空间整合的城市群协调发展效应研究——基于2005—2015年全国12个城市群面板数据的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19(1):66-74.
被引量:6
3
王造兰,吴欢欢.
区域一体化下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合作模式研究[J]
.桂海论丛,2015,31(3):129-132.
被引量:2
4
孙全胜.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模式和科学发展战略[J]
.改革与战略,2018,34(6):100-108.
被引量:3
5
李久枫,余华飞,付迎春,赵耀龙.
广东省“人口—经济—土地—社会—生态”城市化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其聚类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2018,37(2):287-298.
被引量:35
6
李倬.
城市群协调发展文献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0(1):24-27.
被引量:1
7
张娜.
边疆地区城市群工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例[J]
.经济管理文摘,2020(11):1-2.
被引量:2
8
熊曦,宋婷婷,肖俊,曹晟琦.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4):116-124.
被引量:7
9
刘善庆,张萍娥.
基于城市间经济联系视角的江西省“三区协同”发展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3):34-42.
二级引证文献
59
1
黄烈佳,杨鹏.
长江经济带人口—土地—产业非农化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182-192.
被引量:3
2
李子珺,付迎春.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多维时空协调发展[J]
.热带地貌,2019(1):12-19.
被引量:1
3
杨博凯,马建立,魏彤宇,商晓甫.
壳聚糖改性水滑石深度处理搬迁化工场地遗留高色度地下水的实验研究[J]
.离子交换与吸附,2021(1):63-75.
4
于洋,张赫,洪启东,李彦潼.
基于“时空错配”协调的海岸带沿岸防灾空间适灾性提升研究[J]
.城市环境设计,2023(6):393-400.
5
禚保玲,王振,陈天一,田志强.
青岛市城市空间活力昼夜特征与提升策略[J]
.规划师,2021,37(S02):94-100.
被引量:3
6
李梦琦,胡树华,王利军.
基于DEA模型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效率研究[J]
.软科学,2016,30(4):17-21.
被引量:36
7
吴清,马会丽,吴黎,陆静.
长江中游城市群农业经济时空格局演化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9):152-158.
被引量:4
8
王造兰,孟维娜,吴欢欢.
“一带一路”战略下粤桂区域合作发展新思路[J]
.桂海论丛,2017,33(2):43-48.
被引量:2
9
庄伟光,邹开敏.
协调发展:培育珠江—西江经济黄金旅游产业带[J]
.广东经济,2017(7):74-79.
10
李琎,柴欣,代玉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传统工业转型问题探究——以十堰“二汽”为例[J]
.商场现代化,2018(10):177-178.
1
陈小莉.
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以重庆市璧山区为例[J]
.决策与信息,2016(15):13-13.
2
安徽城镇化知识第五期专题培训班举办[J]
.城市规划通讯,2011,0(16):8-8.
3
刘丽杰.
试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协调发展模式[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7):78-78.
4
童长江.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及选择——以湖北省鄂州市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0(10):115-121.
5
仇保兴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培训班上授课时指出:新型城镇化给我国带来新机遇[J]
.城市规划通讯,2010,0(18):2-2.
6
冯鑫永.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3,0(6X):87-87.
7
“就地城镇化” 隐含的政策动向[J]
.陕西发展和改革,2014(1):28-29.
8
奋发开拓再发展[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8).
9
杨柘.
浅谈如何从构建和谐企业的高度深入做好企业改革发展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298-298.
10
魏炳麒.
我国城市化与区域发展协调的对策——兼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J]
.江苏商论,2004(5):108-110.
学习与实践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