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诗学论争:路向、焦点及动因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自文学自觉时代起,中国诗学论争便开始出现,并延续至今。虽时代、论争者阶层、知识背景等均不相同,但论争似乎基本总在对立的两派之间发生,两派各自有着超越时空的基本相同的立场、追求、文学品位等。符号学视野中的汉字对这一现象起着关键作用。汉字既可作指向所指的能指,又可作自我衍生的能指,而二者不同的偏向可将中国诗学论争概括为"能指派"和"所指派",两派论争的焦点也集中体现在诗歌语言的"难懂"与"易懂"上,其背后深层动因正是汉字的"言"方式编码和"文"方式编码的差异。
作者 朱恒
出处 《求索》 CSSCI 2013年第1期150-152,共3页 Seeker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A7511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孙康宜:《抒情与描写--六朝诗歌概论》,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中文版序.
  • 2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57页.
  • 3郭绍虞:《中国语言与文字之分歧在文学史上的演变现象》,《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90页.

共引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