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看中国人际关系的实践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人本质理论的提出是同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一个不断更正不断完善的过程,最终得出了"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的辩证统一"。在这里,马克思主要强调的是实践性,这个实践性与中国现时代充分发展了的人际关系的实践性相一致。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现实操作层面的实践性,是一种物质化、利益化的交往关系。
作者
刘祝环
机构地区
四川理工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42,共3页
Theory and Reform
关键词
人本质
实践
人际关系
分类号
A8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2
张友良.
马克思人的本质观的发展轨迹[J]
.陇东学院学报,2008,19(6):76-79.
被引量:1
3
王晓霞,乐国安.当代中国人际关系的文化传承[J].南开大学学报,2000,(03).
4
杨艳.
群体取向与人际交往中的交际策略[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1):56-59.
被引量:3
5
金耀基.人际关系中人情的分析[A].中国人的心理[M].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88.
6
王晓霞 乐国安.当代中国人际关系中的文化嬗变.社会科学研究,2001,(2):105-110.
7
宋倩,廖昌荫.
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特点分析[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1):105-107.
被引量:6
8
孔子.论语[M]//诸子集成(第一卷).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
9
孟子.孟子[M].诸子集成(第1卷)[C].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
10
礼记·曲礼(上)第一[M].四书五经(中)[C].天津:天津市古籍书店.2.
二级参考文献
3
1
苏海生.
谈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发展的三大特点[J]
.黑河学刊,2004(2):65-67.
被引量:3
2
杨艳.
群体取向与人际交往中的交际策略[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5(1):56-59.
被引量:3
3
李肖红,李伟.
网络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影响和对策[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8):111-112.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93
1
苏海生.
谈当代中国人际关系发展的三大特点[J]
.黑河学刊,2004(2):65-67.
被引量:3
2
陶友莲.
谈营造“和谐共生”的馆员人际文化[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35(4):92-93.
被引量:2
3
宋倩,廖昌荫.
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特点分析[J]
.钦州学院学报,2007,22(1):105-107.
被引量:6
4
毛豪明,丁志鹏.
情感:生活意义的感受与体验[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4(1):117-119.
被引量:3
5
宋州.
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标及其评价标准[J]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20(5):73-75.
被引量:2
6
周宁宁,武玉红.
对就业中折射出的当代大学生义利观变化的思考[J]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9(4):45-48.
被引量:4
7
唐明贵.
清代《论语》学的特点及成因[J]
.山东社会科学,2007(11):81-84.
8
张利群.
先秦儒家礼乐文化对文艺制度的建构[J]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6):38-44.
9
朱成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解读维度及当代意蕴[J]
.财经问题研究,2008(1):19-28.
被引量:2
10
卢丽,范秀成.
商业友谊:关系营销研究的新视角[J]
.经济管理,2008,34(7):56-59.
被引量:6
1
更正[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1):44-44.
2
更正[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1):22-22.
3
补充与更正[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7):114-114.
4
重要更正[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3):12-12.
5
更正[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117-117.
6
更正[J]
.学习之友,2007(10):46-46.
7
更正[J]
.花木盆景(上半月),2007(10):16-16.
8
丛建伟.
运用马克思人本质理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J]
.才智,2009,0(1):50-51.
9
朱瑞.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质理论”的扬弃和超越[J]
.学理论,2013(31):52-53.
10
卢冬冬.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观的扬弃[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9(12):7-9.
被引量:1
理论与改革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