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慈善组织作为救助领域的重要主体,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是必然趋势。发达国家已经从救助理念、救助主体、救助资源、救助机制、救助内容等各个救助环节和方面实现了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而我国当前还存在救助主体有待整合、救助资源尚未实现互补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与合作的建立。对此,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衔接的四条原则与建议。
作者
乜琪
机构地区
清华大学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Theory and Reform
关键词
慈善救助
政府救助
衔接机制
分类号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427
同被引文献
65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12
1
王君南.
基于救助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论纲[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57-62.
被引量:32
2
刘嘉慧,黄黎若莲.
英、美两国及大中华地区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反思[J]
.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9(2):131-146.
被引量:11
3
徐祖荣.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0):109-114.
被引量:6
4
章文希.
香港社会救助制度及对大陆的启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8):13-14.
被引量:4
5
彭华民,黄叶青.
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40-48.
被引量:228
6
刘继同.
英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历史变迁与核心争论[J]
.国外社会科学,2003(3):60-66.
被引量:40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济法>起草者赴美国,加拿大考察团.
美国、加拿大社会救助考察报告[J]
.社会工作研究,1995(5):1-8.
被引量:4
8
景天魁.
“底线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J]
.中国社会保障,2008(1):40-42.
被引量:28
9
王卫平.
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
.江苏社会科学,1999(2):116-121.
被引量:62
1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著.2011中国公益事业年度发展报告--走向现代慈善[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i2.
二级参考文献
102
1
王卫平.
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J]
.江苏社会科学,1999(2):116-121.
被引量:62
2
杨立雄.
通过社会救助实施社会保护——基于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重构[J]
.中国软科学,2004(7):7-12.
被引量:13
3
洪大用.
完善社会救助,促进社会和谐[J]
.教学与研究,2004(12):18-23.
被引量:22
4
杨立雄,陈玲玲.
欧盟社会救助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1):26-32.
被引量:14
5
张著名.
香港社会工作的内容、特点及启示[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2):17-19.
被引量:6
6
仲岩.
论农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57-59.
被引量:9
7
彭华民.
福利三角:一个社会政策分析的范式[J]
.社会学研究,2006(4):157-168.
被引量:153
8
姚阳.
国外及香港地区城市社区管理与服务对广州的启示[J]
.珠江经济,2006(8):68-74.
被引量:3
9
吴学军.
关于建立新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J]
.前沿,2006(10):177-181.
被引量:16
10
冮树革,比约恩.古斯塔夫森.
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78-83.
被引量:45
共引文献
427
1
刘家欢.
基于仓储后备论和唐朝仓储制度对政府预备费的研究[J]
.时代金融,2019,0(33):126-127.
2
张中强.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失能老人照护问题与对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38(10):36-40.
被引量:1
3
王化起.
困境儿童福利政策的深层效果评估——基于受益人的自主性需求视角[J]
.当代青年研究,2023(6):24-36.
被引量:2
4
张怡.
我国社会政策研究前沿动态——基于CNKI数据的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
.劳动经济评论,2024(1):237-256.
5
吴小平.
福利国家与欧洲志愿服务发展[J]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2021,2(1):49-66.
被引量:5
6
何棣华.
我国慈善文化建设理路探析[J]
.传承,2020(1):109-114.
被引量:1
7
王腾,常庆欣.
中国式现代化下共同富裕能否混同于“中国式福利社会”?——共同富裕与福利社会比较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23,39(4):24-37.
被引量:1
8
刘晓静,张玉英.
新时代我国"五位一体"的高质量儿童救助体系之构建——基于社会治理视角[J]
.中国软科学,2019(S01):8-18.
9
吴春明.
浅析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J]
.潍坊学院学报,2009,9(3):50-53.
被引量:4
10
陈倩.
英国社会救助对我国城市低保政策的借鉴研究[J]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49-5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65
1
陈水生.
整体性救助:社会救助制度的功能整合研究[J]
.浙江社会科学,2013(11):52-60.
被引量:8
2
商文成.
第三次分配:一个日益凸显的课题[J]
.兰州学刊,2004(4):208-209.
被引量:33
3
王保真,李琦.
医疗救助在医疗保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
.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40-43.
被引量:71
4
韩君玲.
日本生活保护法无差别平等原则的确立及启示[J]
.比较法研究,2006,20(4):93-107.
被引量:5
5
冮树革,比约恩.古斯塔夫森.
国外社会救助的经验和中国社会救助的未来发展[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4):78-83.
被引量:45
6
杨海涛.
联邦德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改革[J]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21(3):71-74.
被引量:3
7
民政部.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gzdt/2010-02/03/content_1527088.htm.
8
敬义嘉.合作治理-再造公共服务的逻辑[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9
徐祖荣.
非政府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主体多元化的必然选择[J]
.重庆社会科学,2007(10):109-114.
被引量:6
10
民政部.2011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inca.gov.cn/articlelzwgk/mzywl201206120120600324725.shtml,2012-06-21.
引证文献
5
1
丁建文.
我国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2):66-70.
被引量:1
2
孙远太.
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构建研究——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J]
.中国行政管理,2015(8):52-56.
被引量:20
3
刘伊,信枭雄,管晓东,郭志刚,韩晟,史录文.
基于慈善视角的特殊高价药品共付机制研究[J]
.中国药事,2016,30(4):355-363.
4
刘姗,季聪华,吴丽,卢汉体,李秋爽,张颖,周鹏蕾,黄思佳.
我国医疗救助机制现状及中医药参与探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8):1-4.
5
周秋光,王猛.
政府与慈善组织在救助领域合作的基础与策略[J]
.文史博览(理论),2015(12):37-3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李燕林.
社会救助权的规范构造[J]
.河北法学,2021(4):157-170.
被引量:10
2
张文惠.
农村精准扶贫中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合作及行动方略[J]
.理论导刊,2016(8):84-87.
被引量:7
3
孙远太.
社会救助运行机制的功能障碍与改进路径[J]
.中国行政管理,2016(10):40-44.
被引量:13
4
杨顺良.
慈善组织参与人体器官捐献者家庭困难救助的探索[J]
.器官移植,2017,8(1):5-9.
被引量:7
5
郭晓斐,姚晓曦.
慈善组织参与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的协作机制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8,32(12):1-3.
被引量:4
6
李茂平.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9,0(5):86-91.
7
王文棣,郝建霞.
农村低保新路径探索:第三方机构实施低保[J]
.中国集体经济,2019(33):1-2.
8
林玲.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统筹衔接机制构建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5):180-181.
9
黄剑锋,晏子.
协同治理视角下托底性社会救助机制研究——兼论结构性协同与程序性协同的耦合机理[J]
.社会工作与管理,2020,20(2):81-91.
被引量:4
10
朱乃庚,何重香.
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哲学,2020,41(24):27-30.
被引量:4
1
慈善救助与政府救助的衔接: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J]
.公安研究,2013(7):94-94.
2
湛华国,麦肖兴,张春阳,许柏扬.
深圳市宝安区先行先试建立社会救助体系[J]
.中国民政,2010(5):52-52.
3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J]
.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2014,0(7):13-16.
4
荣道清.
成都:主动救助有效减少街头流浪乞讨人员[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6(10):17-18.
5
彭远春.
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J]
.实事求是,2012(5):53-55.
6
杨卿.
论社会救助法的调整范围及其与相关法的关系[J]
.人间,2015,0(21):111-111.
7
襄樊:以民为本 厚民之生[J]
.中国民政,2009(10).
8
陈登源.
关于构建福州市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J]
.网络财富,2010(11):58-60.
9
柳拯.
论社会救助体系功能[J]
.社会福利(实务版),2005(6):42-43.
被引量:3
10
张所江.
引导市民议事规范发展的原则与建议[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4):38-38.
理论与改革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