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刑诉法视域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被引量:
3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刑事和解制度化是刑事和解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刑事和解合法性的必然要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虽然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后果、适用阶段以及和解方式等方面的内容作了直接或间接的规定,但是其中有些规定并不尽科学和完善。因此,应在现有基础上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刑事和解制度予以进一步构建。
作者
郑丽萍
机构地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出处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7,共11页
Journal of Comparative Law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
刑事和解
理念
制度
完善
分类号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313
同被引文献
235
引证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42
参考文献
9
1
[德]汉斯·约阿希德·施奈德主编.《国际范围内的被害人》,许章润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4-5页.
2
武小风.《冲突与对接-刑事和解刑法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87页.
3
[英]卡洛琳·霍伊尔,理查德·杨.“恢复性司法-评价其优缺点”,载麦高伟,杰弗里·威尔逊主编.《英国刑事司法程序》,姚永吉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82页.
4
[法]譬斯东·斯特法尼等.《法国刑事诉讼法精义》(下),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5页.
5
时延安.
刑事和解正当性之辨[J]
.东方法学,2010(3):86-95.
被引量:6
6
于志刚.
论刑事和解视野中的犯罪客体价值——对误入歧途的刑事和解制度的批判[J]
.现代法学,2009,31(1):95-112.
被引量:70
7
马静华.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J]
.法律科学,2003,21(4):81-88.
被引量:210
8
宋英辉,史立梅,郭云忠,孟军,廖明,杨雄.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J]
.当代法学,2009,23(3):3-11.
被引量:40
9
熊秋红语.转引自“刑事和解实证研究观点撷录”,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杨兴培.
犯罪构成的反思与重构(上)[J]
.政法论坛,1999,17(1):47-54.
被引量:35
2
杜文俊,任志中.
被害人的宽恕与死刑适用——以恢复性司法模式为借鉴[J]
.社会科学,2005(12):72-76.
被引量:33
3
黎宏.
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不必重构[J]
.法学研究,2006,28(1):32-51.
被引量:203
4
孙万怀,黄敏.
现代刑事司法和解精神的基础[J]
.法学,2006(4):100-103.
被引量:25
5
陈光中.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与司法适用[J]
.人民检察,2006(05X):5-7.
被引量:226
6
韩流.
论被害人诉权[J]
.中外法学,2006,18(3):277-293.
被引量:22
7
杨兴培.
刑事和解制度在中国的构建[J]
.法学,2006(8):129-136.
被引量:46
8
陈瑞华.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J]
.中国法学,2006(5):15-30.
被引量:453
9
杨兴培.
犯罪客体——一个巨大而空洞的价值符号——从价值与规范的相互关系中重新审视“犯罪客体理论”[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6):3-9.
被引量:33
10
高铭暄,张天虹.
刑事和解与刑法价值实现──一种相对合理主义的解析[J]
.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07,19(1):11-16.
被引量:24
共引文献
313
1
汤道刚.
构建和谐社会要重视刑事当事人与相关利益人的关系平衡——倡导以人为本的刑事和解文化[J]
.北京社会科学,2006(S1):108-112.
被引量:2
2
陈欣.
论刑事和解中国化[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5):65-67.
被引量:3
3
吴国贵.
刑事和解制度化法思想与权源基础的探讨——刑罚权之裁量权配置[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6.
被引量:1
4
赵承岭,张志鑫.
被害人视角下的刑事和解探析[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5):119-121.
被引量:3
5
梁晶蕊.
公安刑事侦查中和解面临的问题及配套措施[J]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8(3):29-34.
被引量:1
6
谢小妹,黄妹华.
从恢复性司法看我国刑事自诉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21(6):23-27.
被引量:3
7
贾曼.
浅议死刑案件刑事和解的弊端[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2):34-35.
被引量:1
8
王育国.
论刑事和解的价值及其规范化[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5):99-102.
被引量:2
9
邢鹏虎,胡广平.
论刑事和解三大刑事法学理论基础[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6):22-24.
10
邢琳.
浅议我国轻伤害刑事和解制度的弊端[J]
.法制与社会,2006(19):85-86.
同被引文献
235
1
曹端波.
苗族文化的社会控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1):63-69.
被引量:15
2
程兰兰.
和谐社会呼唤刑事和解[J]
.检察风云,2007(10):55-55.
被引量:2
3
龚红卫.
知识产权犯罪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困境与出路[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77-80.
被引量:1
4
李梁,邵严明,殷一村,朱召杰,庞旭.
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和解的价值分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107-109.
被引量:1
5
宾凯.
法律如何可能:通过“二阶观察”的系统建构——进入卢曼法律社会学的核心[J]
.北大法律评论,2006,7(1):353-380.
被引量:27
6
何显兵.
刑事和解的异化及其出路——以恢复性司法重新诠释刑事和解[J]
.人大法律评论,2012(1):187-203.
被引量:8
7
吉村良一,张挺.
从民法角度看公法与私法的交错与互动[J]
.人大法律评论,2012(2):233-258.
被引量:7
8
时延安.
刑事和解正当性之辨[J]
.东方法学,2010(3):86-95.
被引量:6
9
李汉林,李路路.
资源与交换——中国单位组织中的依赖性结构[J]
.社会学研究,1999(4):46-65.
被引量:180
10
康军.
试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构建——以检察机关工作为视角[J]
.求实,2009(S2):83-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1
1
李志鹏.
新刑事诉讼法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9):44-45.
被引量:1
2
陈增辉.
法治与情理视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再探[J]
.菏泽学院学报,2014,36(4):93-98.
被引量:1
3
张继钢.
论刑事和解的实体法构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5):139-144.
被引量:2
4
赵咏梅.
试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网友世界,2014,0(19):254-255.
5
温雅璐.
试析刑事和解中各方的地位和作用[J]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6):109-114.
6
苏波.
刑事和解制度的几点新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3):120-122.
7
田涛.
论刑事和解制度[J]
.知识经济,2015(9):33-33.
8
李震,黄淳.
刑事诉前赔偿构成不当得利的条件[J]
.人民司法,2015(17):37-40.
9
冯浩楠.
民族自治地方刑法变通的现实困境与司法路径[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10):17-21.
10
袁强.
刑事和解在多民族农村地区的探析—以宜宾市珙县为例[J]
.职工法律天地(下),2015,0(10):72-73.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熊亚文.
功能主义刑法的消极面向及其体系展开[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4,30(2):125-143.
被引量:3
2
张梽功.
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下刑事和解制度的调适[J]
.中国监狱学刊,2023,38(1):37-42.
被引量:1
3
李志芳.
检察机关刑事和解实证分析[J]
.法制博览,2019,0(36):181-182.
4
袁素华,王令己.
刑事二审程序司法制约的理性思考[J]
.菏泽学院学报,2015,37(1):66-70.
被引量:1
5
梁瑞霞.
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9):39-39.
6
周平.
知识产权刑事和解制度的路径解析[J]
.蚌埠学院学报,2015,4(6):170-174.
被引量:1
7
刘少军.
论当事人和解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的衔接[J]
.政法论坛,2016,34(1):83-92.
被引量:5
8
刘少军,贡满荣.
刑事和解反悔的性质与类型研究[J]
.净月学刊,2016(2):107-114.
9
王月.
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2):55-59.
被引量:2
10
自正法.
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刑事特别程序的模式及其改革面向[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24(3):70-90.
被引量:18
1
王丽梅.
试论情事变更原则及适用[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19(4):86-87.
2
孟存鸽.
论法人人格否认对一人公司的适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4):69-70.
被引量:1
3
朱海燕,李龙.
刑事和解在诈骗型犯罪案件中的适用[J]
.人民检察,2013(5):78-79.
4
闫天宇,张树森.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5,0(30).
被引量:1
5
张永江.
罪刑法定原则视野下的刑事和解法律规制[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46-50.
6
卢莎莎.
论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J]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5,23(1):38-41.
被引量:1
7
王丽丽.
重罪适用刑事和解问题探讨[J]
.学理论,2011(25):75-76.
被引量:1
8
袁义龙.
刑事和解的合理性及制度构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2,25(8):98-100.
9
吕宜民.
再论构建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可行性[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1,27(2):65-68.
被引量:1
10
乔挺.
对法院适用执行和解方式的调查与思考[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3):67-68.
比较法研究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