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10-04-21”江淮气旋出海对东部沿海的风浪影响分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受江淮气旋入海和冷空气共同影响,2010年4月21—22日,东部沿海出现7~9级偏北大风。近岸影响区域出现3.5m 的最大波高。通过天气图结合风力和波高分析发现,气旋出海后引导后部冷空气南下,大的气压梯度形成海上大风和大浪,是海洋预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区域。
作者
梁晓红
彭模
韩雪
机构地区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第3期64-67,共4页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基金
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苏海涂围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1205005)
关键词
江淮气旋
冷空气
梯度风
波高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2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周庆,马卫民.
春季东海温带气旋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分析[J]
.航海技术,2009(1):5-6.
被引量:3
2
秦曾灏,李永平,黄立文.
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温带气旋的气候学研究[J]
.海洋学报,2002,24(S1):105-111.
被引量:25
3
项素清.
“2008.4.9”江淮气旋后部大风过程诊断分析[J]
.海洋预报,2009,26(4):37-43.
被引量:11
4
周立佳,刘永禄.
影响航行安全的东海温带气旋天气特征分析[J]
.航海技术,1999(5):20-21.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秦曾灏,李永平,黄立文.
中国近海和西太平洋温带气旋的气候学研究[J]
.海洋学报,2002,24(S1):105-111.
被引量:25
2
仪清菊,丁一汇.
东亚和西太平洋爆发性温带气旋发生的气候学研究[J]
.大气科学,1993,17(3):302-309.
被引量:19
3
李晓东,马德贞.
温带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中期背景及预报[J]
.气象,1993,19(5):34-38.
被引量:5
4
林明智,李修芳,余鹤书.
预报爆发性气旋的一个综合判据[J]
.应用气象学报,1993,4(1):112-116.
被引量:7
5
仪清菊,丁一汇.
海洋温带气旋发生发展的研究[J]
.大气科学,1989,13(2):228-246.
被引量:22
6
陈淑琴,黄辉.
舟山群岛一次低压大风过程的诊断分析[J]
.气象,2006,32(1):68-73.
被引量:24
7
仪清菊,丁一汇.
黄、渤海气旋暴发性发展的个例分析[J]
.应用气象学报,1996,7(4):483-490.
被引量:34
8
阎俊生 等.中国沿海气候[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9
齐桂英 等.北太平洋温带气候的天气气候分析[J].气象,1986,(2).
10
江吉喜 等.黄海、东海气旋活动与航海安全.天气与航海安全论文集[M].,1997..
共引文献
35
1
袁耀初,周明煜,秦曾灏.
黄海、东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过程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J]
.海洋学报,2002,24(S1):1-19.
被引量:4
2
曲维政,黄菲,赵进平,马静,邓声贵,刘应辰,白燕.
影响东海气候的太阳活动信息分析[J]
.海洋学报,2006,28(2):39-45.
被引量:9
3
罗哲贤,代刊.
夏季副热带涡旋活动的气候学研究[J]
.气象学报,2007,65(3):309-315.
4
罗哲贤,代刊.
A Climat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Activity of Summer Subtropical Vortices[J]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08,22(1):1-7.
5
代刊,罗哲贤,李春虎,余晖,滕代高.
夏季副热带西北太平洋地区大气涡旋空间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J]
.海洋学报,2008,30(2):20-25.
6
周庆,马卫民.
春季东海温带气旋对船舶航行的影响分析[J]
.航海技术,2009(1):5-6.
被引量:3
7
杨亚新,范德新.
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中波浪的分布特征[J]
.中国航海,2010,33(1):65-69.
被引量:3
8
梁军,李英,隋洪起,蒋晓薇,王树雄.
两次大连春季暴雨的环流特征和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2011,30(5):1243-1254.
被引量:21
9
李斌,杨晓霞,孙桂平,黄蓉,江敦双.
青岛奥帆赛期间二个黄淮气旋暴雨对比分析[J]
.气象,2008,34(S1):38-46.
被引量:8
10
徐迎春,魏建苏,朱伟军.
一次江淮气旋的模拟和海洋敏感试验[J]
.气象科学,2011,31(6):726-731.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26
1
郭佩芳,王华,施平.
温带气旋浪断面结构的研究[J]
.海洋与湖沼,1994,25(3):288-292.
被引量:5
2
许富祥,吴学军.
灾害性海浪危害及分布[J]
.中国海事,2007(4):65-66.
被引量:19
3
王华,姚圣康,龚茂珣,陈美榕.
东海区域灾害性海浪长期预测方法研究[J]
.海洋通报,2007,26(5):35-42.
被引量:11
4
周兆黎,杨显宇.
WWATCH Ⅲ模式模拟南海冷空气过程海浪场的有效性检验[J]
.热带海洋学报,2008,27(2):1-6.
被引量:16
5
黄爱军,李凤金.
1987年2月上旬一次强冷空气波浪场的分析[J]
.海洋通报,1989,8(2):17-24.
被引量:2
6
赵建新.
北太平洋冬季西行航线的选择[J]
.航海技术,2009(6):5-6.
被引量:1
7
杨亚新,范德新.
西北太平洋温带气旋中波浪的分布特征[J]
.中国航海,2010,33(1):65-69.
被引量:3
8
刘志宏,郑崇伟,陈晓斌,刘天宁,张昊.
基于SWAN模式的黄渤海一次强冷空气研究[J]
.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31-234.
被引量:2
9
郑崇伟,潘静,黄刚.
利用WW3模式实现中国海击水概率数值预报[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40(3):314-320.
被引量:45
10
许富详.
西北太平洋灾害性海浪的监测和预报[J]
.海洋预报,1991,8(1):36-4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戴炜,陶爱峰,李硕,谢欣,曾银东.
中国冷空气浪和气旋浪分布特性研究[J]
.能源与环保,2017,39(12):14-19.
被引量:2
2
梁晓红,张婕,肖文军,张慧,陈珂.
江苏沿海海浪模拟研究和灾害特征分析[J]
.海洋通报,2024,43(1):35-4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汨梨,潘志刚,徐啸,戴炜,钟嬛予.
中国近海冷空气浪的参数化判别标准研究[J]
.中国港湾建设,2020,40(12):1-4.
被引量:2
2
吴淑萍,王娟娟,邢闯,李本霞.
中国近海2022年灾害性海浪分析及2023年预测[J]
.海洋预报,2023,40(4):1-9.
1
王立生,张风清.
羊角沟风暴潮的预报方法[J]
.山东气象,1990,0(2):49-51.
2
李荣庆,谢世楞.
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消波建筑物前的波高分析[J]
.海洋工程,1994,12(1):50-58.
被引量:1
3
夏华永,李树华.
广西沿海年极值波高分析[J]
.热带海洋学报,2001,20(2):1-7.
被引量:10
4
项素清.
“2008.4.9”江淮气旋后部大风过程诊断分析[J]
.海洋预报,2009,26(4):37-43.
被引量:11
5
李江波,李根娥,裴雨杰,王福霞,王新龙,文杰.
一次春季强寒潮的降水相态变化分析[J]
.气象,2009,35(7):87-94.
被引量:138
6
史得道,吴振玲.
一次黄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诊断分析[J]
.海洋预报,2016,33(6):32-39.
被引量:4
7
张光亮,张燕燕.
上海南部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成因分析[J]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1):59-67.
8
马雷鸣,秦曾灏,端义宏,杜秉玉.
大气斜压性与入海江淮气旋发展的个例研究[J]
.海洋学报,2002,24(S1):95-104.
被引量:16
9
王坚红,牛丹,任淑媛,苗春生,宋萍.
不同深厚气旋入海发展中环境因子作用对比研究[J]
.热带气象学报,2015,31(6):744-756.
被引量:8
10
叶风娟,李玉杰,王燕滨,刘秀梅,李秀艳,李希彬.
天津沿海特殊风暴潮个例分析[J]
.海洋预报,2009,26(3):99-102.
被引量:2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