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权利利益化视角谈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 被引量: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冲突解决机制受制于民法关于名誉的调整模式,从而使二者的关系或者体现为权利与利益的关系,或者体现为利益与利益的关系。普通人向公众人物转化过程中,其名誉权因权利运动而实现利益化,公众人物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利益冲突。我国立法将名誉权设定为具体人格权,但应通过立法以言论自由限制名誉权,避免名誉权保护与言论自由的关系转化为权利对利益的绝对优势,而扼杀言论自由。对公众人物名誉权应采取弱化保护,通过利益衡量使其弱于言论自由,以强化对公众人物的社会监督。
出处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Journal of National Prosecutors College
基金 2011年度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阶段成果 资助编号为:2011M500696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期待权的理论展开与制度构建研究"的阶段成果 编号为:12BFX07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涉及公众人物侵权问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项目编号为:11YJA82007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德]霍尔斯特·埃曼.《德国民法中的一般人格权制度—论从非道德行为到侵权行为的转变》,邵建东等译,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3卷),金桥文化出版(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415页.
  • 2[日]安次富哲雄.《死者的人格权》,载《损害赔偿的课题与展望》,第193页.
  • 3[德]苏珊娜·伯格曼.《美国和德国公开权制度的比较研究》[c],载张民安主编.《公开权侵权责任研究.肖像,隐私及其他人格特征侵权》,中山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2页.
  • 4洪波,李轶.公众人物的判断标准、类型及其名誉权的限制——以媒体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为中心[J].当代法学,2006,20(4):88-93. 被引量:29
  • 5黄卉.关于判例形成的观察和法律分析——以我国失实新闻侵害公众人物名誉权案为切入点[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12(1):114-120. 被引量:8
  • 6王泽鉴.《名誉保护,言论自由与真实恶意(actualmalice)原则》[c],《中国法律评论》(第一卷),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 7王轶.《民法价值判断问题的实体性论证规则—以中国民法学的学术实践为背景》[c],《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4l一42页.

二级参考文献7

同被引文献53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