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探中国文学作品中的牢狱意象——以《红岩》和《大墙下的红玉兰》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牢狱意象不是一个常见的文学意象,但是作为文学作品中一个特殊的意象,考察牢狱意象的渐变也是有其意义所在的。本文以《红岩》和《大墙下的红玉兰》为例,考察中国"文革"前和"文革"后的牢狱意象的变化,这一意象的变化暗合着中国文学社会心理文化的变化过程,从革命的叙事到个体的叙事,实际上是文学中"人"的回归。
作者
罗巧燕
机构地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监狱叙事
《红岩》
《大墙下的红玉兰》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美]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2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3
李显鸿.
反规训中的自我规训——“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伦理意涵[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22-25.
被引量:2
4
顾云燕,吴小飞.
三十年再解读《大墙下的红玉兰》[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52-154.
被引量:1
5
从维熙小说选[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0.
二级参考文献
5
1
朱寨.
时代革命精神的光辉——读《红岩》[J]
.文学评论,1963(6):64-77.
被引量:14
2
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M].刘北成,杨元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3
高云览.小城春秋.[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4
[10]冯牧,黄昭彦.新时代生活的画卷--略谈十年来长篇小说的丰收[N].文艺报,1959(19-20).
5
何其芳.《(青春之歌)不可否定》[J].中国青年,1959,.
共引文献
1
1
李婕.
小说《红岩》的思想艺术在多元价值观中的励志教育[J]
.芒种,2012(23):65-66.
被引量:1
1
玉旖旎.
论《狱中纪实》与《大墙下的红玉兰》艺术风格的比较[J]
.神州,2013(7):234-234.
2
于晓雯.
呼唤人性的复归——《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与《大墙下的红玉兰》[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12):20-21.
3
吴小美,冯欣.
对历史回声的沉思、质疑和祭奠——评从维熙的《死亡游戏》兼及《大墙下的红玉兰》[J]
.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03(12):4-8.
被引量:1
4
刘志美.
“牢狱文学”背后的黑暗控诉——以《被撞破了的脸孔》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比较为例[J]
.北方文学(中),2013(1):27-27.
5
李显鸿.
当代文学监狱叙事的伦理嬗变——以《红岩》《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报告政府》为样本[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1):91-95.
被引量:1
6
顾云燕,吴小飞.
三十年再解读《大墙下的红玉兰》[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152-154.
被引量:1
7
巴金顶住压力刊发《大墙下的红玉兰》[J]
.福建党史月刊,2015,0(5):64-64.
8
程永新,走走.
《收获》和他的作者们[J]
.上海文化,2009(6):118-127.
被引量:3
9
李显鸿.
反规训中的自我规训——“十七年”文学监狱叙事的伦理意涵[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1):22-25.
被引量:2
10
徐德明,王晓.
《死亡游戏》:为“复辟”被“颠覆”了的价值[J]
.小说评论,2000(2):57-61.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