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实验性鸭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实验用Ⅰ型鸭肝炎病毒ATCCR85952强毒经肌肉注射感染 4日龄雏鸭 ,观察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于接毒后 3h、1 2h、2 4h、72h、1 68h剖杀 ,进行组织病理学、辣根过氧化物酶———抗辣根过氧化物酶法病毒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 ,于接毒后 3h ,鸭肝炎病毒即达到肝、肾、脾、胰、脑、心肌及腿部肌肉等组织中 ,并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变性性变化。于接毒后 2 4h ,病毒在组织中大量增殖、积累 ,组织病变表现为严重的坏死性变化。于接毒后 2 4h~ 48h感染雏鸭大量死亡。接毒后 72h~ 1 68h ,由于机体的防御功能增强 ,受损组织细胞再生 ,组织中病毒增殖受到抑制 ,结构和功能逐渐恢复 。
出处 《黑龙江畜牧科技》 2000年第2期25-27,共3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

  • 1王平,曹焯,樊启昶,许增禄.北京鸭(Peking Duck)腔上囊的研究 Ⅰ、北京鸭腔上囊淋巴上皮滤泡的发生[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02).

共引文献25

同被引文献4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