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间套种对于茶树高产优质的影响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茶树具有喜湿、耐阴的特性,在种植过程中常用各种其他方法来遮阴,以达到高产优质。套种是一个种对茶树的生长具有多种益处的茶园栽培方法。本文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综合前人的研究,综述了套种对于茶树高产优质的影响,详细说明了套种的优势和模式。
作者
廖侦成
曹潘荣
机构地区
华南农业大学
出处
《广东茶业》
2012年第6期23-26,共4页
Guangdong Tea Industry
关键词
茶树
套种
高产优质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7
1
范兴海,黄寿波.
茶园复合生态系统的模拟建立及调控方法[J]
.中国茶叶,2000,22(3):31-33.
被引量:11
2
朱能茶,徐法三.
茶果幼林山地套种大豆效益高[J]
.农业科技通讯,1990(2):13-14.
被引量:2
3
林伟城,施超平.
橡胶园套种八仙茶的效益初析[J]
.福建热作科技,1992,17(1):31-32.
被引量:2
4
田永辉,梁远发,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吴德明.
人工生态茶园生态效应研究[J]
.茶叶科学,2001,21(2):170-174.
被引量:72
5
雷元胜.
不同茶果间作茶园蜘蛛种群组成差异与控制小绿叶蝉效应的研究[J]
.茶业通报,2009,31(3):122-124.
被引量:11
6
王正周.
茶林复合茶园的生态优势[J]
.蚕桑茶叶通讯,1995(3):32-34.
被引量:9
7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吴德明.
乌江流域复合生态茶园生态效益及调控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1):76-77.
被引量:23
8
骆耀平.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9
周海东.
白茶套种吊瓜模式的技术探讨[J]
.蚕桑茶叶通讯,2010(3):36-36.
被引量:2
10
文新健,王登良.
复合生态茶园环境质量分析[J]
.茶叶科学技术,2009(2):28-29.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5
1
姚永宏,吴全,李中林,李毅,邬秀红.
山地幼龄茶园夏秋季免耕栽培技术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1):206-208.
被引量:2
2
湖南农学院,茶叶审评与检验(第2版),1988年,110页
3
ZBX5003 86 出口茶叶品质感官审评方法,1986年
4
林心炯 徐赛禄.山地茶园间种绿肥试验[J].茶叶科学简报,1986,(4):19-22.
5
龚淑英,沈培和,顾志蕾,周树红.
名优绿茶冲泡水温及时间对感官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1999,19(1):67-72.
被引量:35
共引文献
140
1
刘声传,喻云春,李则贤,陈娟.
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探讨[J]
.贵州茶叶,2010,38(1):9-12.
被引量:2
2
梁远发,田永辉,王国华,王家伦,周国兰,姚雍静.
乌江流域茶叶优质栽培及生态效益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450-454.
3
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
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被引量:62
4
明平生.
茶林间作对茶园生态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03,30(4):26-29.
被引量:23
5
张一平,刘洋.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17-21.
被引量:21
6
梁涛.
我国生态复合茶园建设研究进展[J]
.茶业通报,2005,27(2):62-63.
被引量:8
7
翁伯琦,张文锦.
乌龙茶覆盖遮荫技术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B06):16-21.
被引量:10
8
朱海燕,刘忠德,王长荣,钟章成.
茶柿间作系统中茶树根际微环境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4):715-718.
被引量:17
9
周建娴.
桑茶复合生态栽培技术及意义初探[J]
.贵州茶叶,2005,33(3):16-17.
被引量:1
10
王嘉祥.
北方茶园的无公害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13-1113.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40
1
吴全,姚永宏,李中林.
山地茶园中不同种植模式对水土保持效果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52-254.
被引量:9
2
唐劲驰,Ismael A.Mboreha,佘丽娜,廖红,陈怀珠,孙祖东,严小龙.
大豆根构型在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中的营养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6):1196-1203.
被引量:53
3
朱海燕,刘忠德,王长荣,钟章成.
茶柿间作系统中茶树根际微环境的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4):715-718.
被引量:17
4
张洁,刘桂华.
板栗茶树间作模式的生态学基础[J]
.经济林研究,2005,23(3):1-4.
被引量:34
5
谢应南.
绿色食品茶叶茶园管理技术[J]
.茶叶,2006,32(3):158-159.
被引量:10
6
柯咏平.
乌桕—茶树套作茶园的小气候特征及应用[J]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6):38-41.
被引量:19
7
朱德顺.
茶梨间作生态茶园生产技术[J]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被引量:10
8
刘桂华.
柿茶套种模式茶园效益研究[J]
.经济林研究,1997,15(1):47-50.
被引量:8
9
王华敏.怎样防御山地茶园水土流失[J].福建茶叶1995,04:35.
10
周燕波,陈启荣,徐光耀.
茶叶成分及其医疗价值[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7,4(11):16-18.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4
1
田景涛,周恒,郝翻.
铜仁市幼龄茶园不同间作模式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5(8):86-88.
被引量:1
2
熊诗云,胥献宇.
单作茶林和复合茶林的生态效益比较分析[J]
.农技服务,2016,33(4):12-14.
3
涂永丽,谭书明,温顺位.
浅谈铜仁市幼龄茶园以间促管技术[J]
.福建茶叶,2019,41(5):22-23.
被引量:2
4
林鑫源,李安生,罗焘,袁瑜贵,扎西罗布,彭红,刘少群,孙彬妹,郑鹏.
果茶树间作栽培模式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5):21-25.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余彬情,万文勇,翟长敏.
幼龄茶园间套种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J]
.农村科学实验,2019,0(32):74-75.
2
卢海蛟,宋美.
浅谈巴东县幼龄茶园管理现状及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35-36.
被引量:2
3
刘晓林,向红伟,刘晓燕,陈昌华.
巴中市新植茶园套作大豆模式探讨[J]
.四川农业科技,2021(4):31-33.
1
闫晓侠,王晓艳,王少杰.
粮饲兼用玉米品种高产配套技术[J]
.种业导刊,2016(3):14-16.
被引量:3
2
袁仁书,饶永峰.
精确定量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6,36(3):40-41.
3
杨俊海.
种植转基因作物的益处[J]
.甘肃科技,2004,20(2):145-147.
被引量:3
4
曾红权,尹建华,刘宜柏.
水稻早熟性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6(2):221-227.
被引量:5
5
况良开.
大穗型玉米品种“渝单30”的特性及栽培措施[J]
.农家科技,2014(1):14-14.
6
袁忠林.
甘肃省介壳虫种类初报[J]
.甘肃农业科技,1998(7):34-35.
被引量:1
7
李艳红.
浅淡优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5(9):46-46.
8
谭春燕,朱星陶,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
贵州间作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关联度[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0):74-77.
被引量:7
9
朱红.
马铃薯的主要病虫害防治[J]
.农民致富之友,2015(2):72-73.
被引量:4
10
辛惠普,王丽艳,林志伟,南山,孙强,周弘春.
黑龙江垦区水稻害虫种类调查[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4.
被引量:10
广东茶业
2012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