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欧洲宪政的扩展意义:发生学与类型学的审视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代国家的宪政制度安排,起源和规范于欧洲。从发生学视角看,欧洲宪政在发生阶段,经历了古典时代希腊理性、罗马民法和基督教政教互动的三重因素的塑造。在古典宪政精神和制度安排的基础上,宪政的欧洲落定,则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勃兴引发的各种革命。但从类型学的视角看,欧洲宪政的兴起条件,并不构成欧洲以外的国家建构宪政制度的刚性约束——从最强约束的角度讲,理性精神、法治体系与信仰机制,是构成欧洲以外宪政制度建构的必须条件;从最弱的角度讲,理智诉求、规则习性和德性传统,构成欧洲以外国家建构宪政制度的起码前提。任何欧洲之外的国家建构宪政制度,在这两者之间,可以有相当不同的政治理念与政治制度匹配方案。美国的成功属于强势约束的范例。日本的成功属于弱势影响的典型。对于中国来讲,完全可以开辟出不同于美国和日本的、建构宪政制度的崭新道路。但这种开创性的宪政建构,不能弱于弱势的宪政模仿类型,当然也无法指望它强于强势的宪政移植个案。不过起码的宪政要件是不可或缺的:私人权利、公权限制、分权体制、法治体系。除此之外,人们是无法建立起中国是否成为现代宪政民主国家的辨识框架体系的。
出处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47,共16页 Academia Bimestri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2

  • 1麦基文.《宪政古今》,翟小波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6页.
  • 2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从古代雅典到今天的宪政史》,应奇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80,121-140,140,364页.
  • 3沃尔特·厄尔曼.《中世纪政治思想史》,夏洞奇译,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228-229页.
  • 4道格拉斯·诺斯等.《西方世界的兴起》,张炳九译,学苑出版社,1988年,第1,213页.
  • 5马克斯·比尔.《英国社会主义史》(上卷),何新舜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3-14页.
  • 6戈登·S.伍德.《美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傅国英译,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03页.
  • 7斯科特·戈登 应奇译.《控制国家》[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8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第四章“立国(一)构建自由”,译林出版社,2007年,第124-139页.
  • 9汉娜·阿伦特.《论革命》,陈周旺译,译林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 10依田熹家.《日本的近代化--与中国的比较》,卞立强译,第三章“学术、思想方面的前提”第一节“西学的成立”之“荷兰学的繁荣”、“江户时代荷兰学的局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第36-38页.

二级参考文献3

  • 1Baker G P & Hacker P M S. 1980, An Analytical Commentary on 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London: Basil Blackwell.
  • 2Wittgenstein L. 1958,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trans, by G Anscombe, Malden : Blackwell Publishers.
  • 3罗素.普赖斯,傅乾.马基雅维利的virtú诸义[J].政治思想史,2011,2(4):116-13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72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4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