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面向中国问题的中观性社会理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应然形态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毋庸讳言,相比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具体学科,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并没有有效发挥出面向重大问题、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进步的应有功能。除了回溯到30多年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除了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产力观点和人的全面发展观点以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实质影响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之处还有待深入挖掘。即便承认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一方面,我们也并不能肯定“中国改革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完全是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因为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引进的诸多西方理论都强调发展经济,强调人的发展。比如,我们常把法国学者佩鲁在《新发展观》中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作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注解。
作者 李海青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19页.
  • 2罗伯特·K·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译林出版社,2006年,第43页.

共引文献28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