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寒凉与温补学派的争鸣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寒凉学派与温补学派的争鸣作简要概括并进行反思 。
作者
李洪涛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一系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3-5,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关键词
寒热急鸣
寒凉学派
温补学派
中医理论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12
1
韩向东,赵莉.
薛己《内科摘要》学术思想探析[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4):351-353.
被引量:7
2
常淑枫,肖照岑.
寒温争鸣与融合的历史与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4):40-42.
被引量:3
3
马继兴.在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唐《新修本草》[J].中华医史杂志,1955,7(2):83-83.
4
尚志均.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J].药学通报,1959,(10):498-498.
5
冯汉镛.宋代在杭州的和剂局与局方[J].浙江中医杂志,1958,(10):35-36.
6
[(明)薛己著],盛维忠.薛立斋医学全书[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
7
吕爱平,蔡丹梅.
论中医学中和思维的内涵及特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120-120.
被引量:9
8
余新忠.
回到人间 聚焦健康——新世纪中国医疗史研究刍议[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2(11):3-11.
被引量:24
9
王鹏,王振国,刘更生,郭瑞华,宋咏梅,张效霞.
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与传承发展[J]
.中医杂志,2013,54(10):814-816.
被引量:24
10
范宇鹏,杨志敏,老膺荣.
扶阳学派学术思想梳理与研究现状调查及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7):2091-2093.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
5
1
刘桂荣,李成文,姚文轩.
薛己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J]
.河南中医,2012,32(4):429-430.
被引量:3
2
章健,边玉麟.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学术特点探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8):6-7.
被引量:11
3
刘希洋.
病人·医学·省思·启示——基于明代名士黄承昊的医疗经历[J]
.医学与哲学(A),2017,38(11):82-85.
被引量:1
4
杨振弢,许峰巍,彭莹莹,孟静岩.
基于脾胃理论探析刘完素与赵献可的寒温之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3):477-481.
被引量:3
5
汪伟.
余午亭《诸证析疑》学术思想浅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7):41-4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张学兵.
中医脾胃病名家学术思想研究现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65):20-21.
2
秦庆福.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9(5):52-53.
被引量:2
3
范磊,欧阳兵.
试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J]
.甘肃中医,2009,22(1):8-10.
被引量:6
4
张甦,陈小野.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脾、肾相关证候特点的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46-248.
被引量:2
5
卢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妇人诸疾卷方药特点初探[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57-59.
被引量:1
6
马杰,严世芸.
近30年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之文献述评[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8):923-926.
被引量:4
7
李春巧,韩涛.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丸剂的赋形剂的应用规律[J]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7):268-269.
被引量:7
8
金锐,王宇光,薛春苗,曾蔚欣,孙路路.
中成药处方点评的标准与尺度探索(四):适应证不适宜[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3):1161-1167.
被引量:50
9
王富莉,杜雪源,王磊,崔应珉.
薛己活用补中益气汤浅析[J]
.光明中医,2015,30(7):1403-1404.
被引量:5
10
李郁春,戴小华.
从脾胃论治胸痹[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7,31(2):59-61.
被引量:3
1
申健.
试谈刘完素“阳热怫郁”说的概括性[J]
.河北中医,1988,10(F07):86-86.
2
刘昌明,刘昌艺,刘弼臣.
近百年来中医儿科四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二)[J]
.中医儿科杂志,2006,2(6):7-11.
被引量:3
3
刘昌明,刘昌艺,刘弼臣(指导).
近百年来中医儿科四大学派的形成和发展(一)[J]
.中医儿科杂志,2006,2(5):8-10.
被引量:6
4
朱焕宾,王丽清.
儿科温阳治法浅议[J]
.中医学报,2016,31(11):1723-1725.
被引量:3
5
周鸿艳,宋诚挚.
寒温之辨对中医学学术流派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08,25(3):4-6.
被引量:1
6
杨文斌,索立甲.
由金元四大家看中医的发展[J]
.山西中医,2004,20(S1):77-78.
被引量:2
7
高健生,接传红,张丽霞,罗旭昇,陈皆春.
刘完素“玄府学说”及其对中医眼科学的指导意义[J]
.中医杂志,2008,49(7):584-587.
被引量:31
8
孟庆云.
探讨中医学自身发展规律[J]
.医学与哲学(A),2006,27(11):71-71.
被引量:8
9
张志斌.
《易筋经》序跋源流演变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0):658-660.
被引量:8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