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理论深入推进恢复生态学的自然与社会实践——2000年恢复生态学会国际大会综述
被引量:13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99-800,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同被引文献187
-
1张明铁.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问题之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30. 被引量:2
-
2张明铁,那艳芬,多化清.内蒙古生态建设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9-10. 被引量:4
-
3叶峻.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社会生态学——兼议“生态系人”的特点和品质[J].贵州社会科学,1998(4):25-31. 被引量:13
-
4文英.人类活动强度定量评价方法的初步探讨[J].科学与社会,1998(4):56-61. 被引量:60
-
5张一兵.当代生态学视界与科学历史观的深层逻辑——关于人与自然、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哲学辨识[J].哲学研究,1993(8):11-20. 被引量:9
-
6杨国方,杨宇,汪春云,罗永芳.清镇市烟灯坡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试验研究[J].贵州林业科技,2004,32(3):35-37. 被引量:5
-
7颜昌宙,范成新,杨建华,金相灿,赵景柱.湖泊底泥环保疏浚技术研究展望[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3):189-192. 被引量:93
-
8鲁春霞,谢高地,成升魁,张镱锂.青藏高原自然资产利用的生态空间占用评价[J].资源科学,2001,23(6):27-35. 被引量:33
-
9魏树和,周启星,王新.超积累植物龙葵及其对镉的富集特征[J].环境科学,2005,26(3):167-171. 被引量:199
-
10朱鸣鹤,丁永生,郑道昌,陶平,吉云秀,崔妍,公维民,丁德文.潮滩植物翅碱蓬对Cu、Zn、Pb和Cd累积及其重金属耐性[J].海洋环境科学,2005,24(2):13-16. 被引量:39
引证文献13
-
1张明铁,孟宪宇,高润宏.区域生态恢复空间的研究——以内蒙古卓资县为例[J].林业资源管理,2006(2):62-65. 被引量:3
-
2王佰梅,吴钢,王潜.坡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工程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45-7647. 被引量:1
-
3崔丽娟,张曼胤,张岩,赵欣胜,王义飞,李伟,李胜男.湿地恢复研究现状及前瞻[J].世界林业研究,2011,24(2):5-9. 被引量:28
-
4邱媛,何际泽,杨汉彬,张良军,张新英.矿山废弃地的恢复生态学应用研究进展[J].采矿技术,2012,12(6):45-47. 被引量:8
-
5彭少麟.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J].中国基础科学,2001(3):18-24. 被引量:55
-
6张建春,史志刚,彭补拙.皖西南大别山麓河岸带滩地生态重建与植物护坡效能分析[J].山地学报,2002,20(1):85-89. 被引量:17
-
7于志伟,谭琴,林学辉.关于从自然生态学到社会生态学的探索[J].赤子,2016,0(12X):243-243. 被引量:1
-
8张婷,鲍晨皓,黄琬青,孙佳佳.城市滨水地带植被景观生态恢复技术探索——以秦淮河为例[J].风景名胜,2019,0(11):184-184.
-
9朱芝宜,李培根,李林玉,琚淑明.江苏省湿地生态修复现状与修复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53(3):1-3. 被引量:3
-
10张晶,马建霞,陈春,李娜.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生态恢复发展脉络与趋势分析[J].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78-1988.
二级引证文献142
-
1马骁.大学生身体活动影响因素: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视域的综述与分析[J].体育视野,2022(17):7-9.
-
2贾若愚,王晖,李晓雪,杨妍妍,邹子寒,吴良辰,梁梦丹,伊然,周钰,夏齐平.安徽省宣城地区南漪湖湿地植物调查[J].生物学通报,2021,56(5):10-13. 被引量:2
-
3黄春晖,高峻.生态构建——恢复生态学的新视点[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4):52-55. 被引量:14
-
4方华,林建平.植被护坡现状与展望[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83-285. 被引量:63
-
5戴塔根,刘星辉.我国矿区生态恢复制度几个问题及改进建议[J].矿冶工程,2004,24(5):1-4. 被引量:9
-
6马明继.祁连县草地生态环境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青海草业,2004,13(3):39-41. 被引量:1
-
7姜德文.综合研究以生态修复为指导思想的水土保持技术路线探讨[J].水土保持通报,2004,24(6):86-89. 被引量:15
-
8颜昌宙,金相灿,赵景柱,叶春,王中琼.湖滨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2):360-364. 被引量:74
-
9赖彦斌,王静爱,赵金涛.基于多源地图信息重组的土壤侵蚀背景值图编制[J].地理研究,2005,24(3):480-486. 被引量:5
-
10傅伯杰,牛栋,赵士洞.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5):556-560. 被引量:61
-
1李华江.勇攀科技高峰 争创世界先进——访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杨学实研究员[J].创新时代,2012(10):58-62.
-
2马波.构建两型社会制度中的创新理论[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0(1):19-22. 被引量:2
-
3彭少麟,赵平,张经炜.恢复生态学与中国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J].中国科学基金,1999,13(5):279-283. 被引量:9
-
4彭少麟.恢复生态学与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15(3):188-192. 被引量:72
-
5汪蕊.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信息教研周刊,2014(7):72-72.
-
6创新成果[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4):149-160.
-
7况花荣,赖愈鸿,刘波兰.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11(1). 被引量:1
-
8本刊编辑部.创新理论 指导实践[J].劳动保护,2015,0(12):5-5.
-
9潘旭东.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抓落实[J].航天工业管理,2009(5):1-4.
-
10姜太平.绿色制度创新初探[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4(1):69-7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