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辛”字考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辛"字的历史十分久远,在甲骨文中便已出现。历来有一些针对"辛"字的研究,但对该字的本义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存在诸多分歧,意见不一。本文将从字形演变、构造、意义、文化内涵等诸方面对"辛"字进行多方位的考释,并从形旁为"辛"的字、"辛"字甲骨文字形等方面对本义进行具体考察,认为辛字的本义应为"梓"树。
作者
肖辛格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1期58-60,共3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辛
字形演变
本义考察
文字考释
文化内涵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8
1
蔡英杰.
释辛——兼论商族的起源神话[J]
.殷都学刊,2008,29(1):20-22.
被引量:2
2
陈运钦.
“干支文化”探奇[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S2):130-130.
被引量:1
3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
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2.
5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6
胡培俊.常用字字源字典[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2012.
7
李圃.古文字诂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8
刘皓.
浅析“辛”和以“辛”为部首汉字的形义演变[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3(4):87-90.
被引量:2
9
刘乾.
释“辛”[J]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84-85.
被引量:2
10
刘伟乾.
“辛”字再探源[J]
.语文知识,2010(3):84-85.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朱德熙,裘锡圭.
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J]
.文物,1979(1):42-52.
被引量:80
2
蔡英杰.
十二地支的文化说解[J]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8(4):66-70.
被引量:4
3
商务印书馆编.新华字典[M]商务印书馆,1972.
4
袁海林.
“辛”字本义及从辛诸字从辛的理据[J]
.大同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4):69-7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8
1
曹景源,洪飏.
《说文解字》“■”部与“辛”部辨析[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23,25(5):45-49.
2
祝家君.
解读古三门湖——兼及炎黄的发祥地[J]
.阴山学刊,2008,21(3):46-51.
3
吴央芳,石永刚,张俊.
华人属相艺术转盘及其功能传动机构设计[J]
.机械设计与研究,2010,26(2):69-71.
4
姜晓.
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家,2010,25(3):158-161.
被引量:7
5
祝家君.
一种被尘封的符号[J]
.阴山学刊,2010,23(3):76-81.
6
刘伟乾.
“辛”字再探源[J]
.语文知识,2010(3):84-85.
被引量:2
7
赵秀.
天干、地支本义与其对应的祭祀系统[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1):70-73.
被引量:3
8
谢昌容.
从文体学角度考证意象名词生肖年的翻译[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8,29(6):24-30.
1
高媛.
双“梓”辨源——“梓童”与“梓宫”[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5):47-49.
2
李朝虹.
古代梓、楸考异[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20-24.
被引量:9
3
李艳华.
上博简《李颂》新读[J]
.中原文化研究,2015,3(3):99-105.
被引量:2
4
家乡为何称“桑梓”[J]
.领导文萃,2003,0(8):116-116.
5
子瑜.
《诗经》里的成语典故(一则)[J]
.文史杂志,2008(3):18-18.
6
张黎明,高颖,孙晔,赵宇.
“伐南山大梓,丰大特”释义——对《史记·秦本纪》中一处译文的看法[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3(1):10-11.
7
胡敏.
为何以“桑梓”指代故乡[J]
.新长征(党建版),2015,0(6):62-62.
8
雅敏.
成语中的文化常识[J]
.青苹果,2009(1):34-35.
9
为什么常用“桑梓”代称家乡?[J]
.月读,2015(2).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