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60-60,共1页
Financial Theory and Practice
二级引证文献9
-
1王里克,舒华英,刘秀新.基于熵原理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3(z1):189-193.
-
2周建荣.2004年封闭式基金净值增长评价及实证分析[J].浙江统计,2005(4):20-21.
-
3田建强,王性玉.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42-44.
-
4曾祥渭,冯德安,王建治.基于AHP的投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价值工程,2015,34(13):236-238. 被引量:2
-
5王性玉.中小企业理财环境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1(2):45-49. 被引量:2
-
6惠晓峰,迟巍.运用RAROC方法对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估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11):113-116. 被引量:9
-
7皮翊,陈德棉,邹辉文.基金投资绩效评估方法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6):21-23. 被引量:2
-
8倪苏云,攀登,吴冲锋.基于遗传算法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3,21(2):1-6. 被引量:8
-
9余寿喜,韩立岩.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体系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4,6(1):41-46. 被引量:7
-
1荣治国,宋华强.金融衍生工具及其对会计的冲击[J].财税与会计,1997(8):33-34.
-
2叶耀明,李奕滨.创新与发展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J].上海企业,2000(3):35-37.
-
3张旻.从金融衍生工具看金融危机[J].中国经贸导刊,1998(15):28-29.
-
4吴祖明,高中良.金融衍生工具与会计改革[J].财税与会计,1998(6):10-11.
-
5西凤茹,陈曦.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辽宁经济,1999(11):45-46.
-
6罗长青.金融衍生工具及其会计核算[J].中华会计函授,1998(12):18-20.
-
7范凯慧.从新会计准则看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防范[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1):184-184.
-
8杨少堂,薛龙涛.中国如何迎接金融衍生工具的挑战[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1997(4):13-14.
-
9吴红星,阿文.浅谈衍生金融工具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19(1):46-47. 被引量:2
-
10任映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与创新[J].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1996(2):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