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洋开发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6-70,共5页
Ocea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同被引文献36
-
1许学强,曾怀正.城市规划中的人口分类问题[J].经济地理,1981,1(1):69-73. 被引量:2
-
2都阳.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及其对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2004(5):33-39. 被引量:46
-
3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1):1-5. 被引量:76
-
4狄乾斌,韩增林,刘锴.海岛地区人口容量与海洋水产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大连长海县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07,25(2):28-33. 被引量:9
-
5刘月月,杨洪海,陈浴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解读[N].中国建设报,2009-07-28.
-
6国家海洋局综合计划司.中国海洋统计年鉴(1988)[R].北京:国家海洋局,1990.15-16.
-
7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1)[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2.53-55.
-
8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2)[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54-56.
-
9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3)[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52-54.
-
10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4)[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42-44.
引证文献4
-
1李双建,徐丛春.浅析我国沿海城镇化的发展策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7,24(2):123-128. 被引量:1
-
2蔡勤禹,张家惠,霍春涛,庞玉珍.海洋开发对中国涉海职业变动的影响[J].海洋科学,2008,32(10):62-67. 被引量:2
-
3堵怀东.统筹解决江苏盐城人口问题的思考——以国家沿海发展战略为背景[J].学理论,2012(36):66-68. 被引量:1
-
4张赫,叶昊儒,王倩,王睿,李彦潼.新时期海岸带空间资源保护利用形势下的用海人口内涵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20,37(9):22-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
-
1原峰,鲁亚运,余亭.基于MGM(1,2)模型的海洋经济就业效应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3,30(4):96-99. 被引量:1
-
2盛明洁.资源型旅游地的城镇化特征[J].小城镇建设,2013,31(4):57-60.
-
3唐国建.建构与脱嵌——中国海洋社会学10年发展评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9-37. 被引量:4
-
4周兴洲,孙晓东.论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的盐城现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16):123-124. 被引量:1
-
5邵钰涵,孟钰,殷雨婷.1982—2022年海岸带景观研究进展与启示[J].风景园林,2023,30(5):10-18. 被引量:1
-
1赵晓.论海洋开发对人口发展的影响[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13(11):304-305.
-
2林富瑞,黄钧尧.香港人口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7(1):35-39.
-
3张蕾,曹桂英,程凯,邓祥征,杨成钢,曾光.汶川地震与人口发展[J].人口与发展,2008,14(4):21-39. 被引量:4
-
4张法,刘慧娟,代永发,陈龙.成都市城市空间扩展变化监测及动态分析[J].测绘,2015,38(6):266-272. 被引量:8
-
5刘伟,钟巍,薛积彬,甄治国.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气候变冷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3):134-141. 被引量:18
-
6王银峰.从土地资源看低山丘陵区人口发展分布及整治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8(S2):35-37.
-
7THE TWO-CHILD POLIC[J].Beijing Review,2015,58(45):3-5.
-
8司向荣.我国水工环的现状及实现水工环地质新突破的办法[J].低碳世界,2017,7(3):106-107. 被引量:6
-
9杨中,王贵文.GIS在地震波及范围预测中的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5):152-154. 被引量:1
-
10王文介.广东省潮汕地区人口发展的海洋舞台[J].南海研究与开发,2002(1):2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