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传统文化的民生幸福意蕴及实现途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民族文化自觉是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标志。秉承文化民生的理念,综合发挥传统文化的凝聚认同,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崛起,实现区域立体式发展,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传统文化获得强劲的创新驱动功能和深邃的意义延伸,成为促进民生幸福的正能量。这既是传统文化重归本真价值的应有取向,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战略命题。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5,共5页 Academic Foru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4

  • 1徐千里.全球化与地域性——一个“现代性”问题[J].建筑师,2004(3):68-75. 被引量:50
  • 2沈克宁.批判的地域主义[J].建筑师,2004(5):45-55. 被引量:110
  • 3焦成举,张国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简论[J].教育探索,2006(2):74-75. 被引量:9
  • 4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 5汪大年.《东南亚华侨、华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见《东方文化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42页.
  • 6国家文物局.《中国考古60年》,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 7[美]谢佛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 8陈高华、陈尚胜.《中国海外交通史》,北京:文津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页.
  • 9《世界华商发展报告》,2010年10月.
  • 10[美]罗尔斯 何怀宏等译.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共引文献7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