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张颂:一个播音学者的文化自觉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张颂是中国播音学研究领域成果最丰硕的学者,播音学的领军人物。他出版专著、论文集10余部,发表论文130余篇,主编《中国播音学》、“应用主持艺术系列丛书”、《中国播音大全》等,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
杨小锋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中国电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8,共5页
China Television
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项目"嗓音职业病防治研究"〈2012SZ0174〉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播音学
文化自觉
学者
播音主持艺术
领军人物
发表论文
系列丛书
比较系统
分类号
G22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1
1
张颂.
电视综艺节目的审美走向及媒体责任[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27-28.
被引量:4
2
张颂.
泛文化论:电视失语症与雄辩症的病原[J]
.电视研究,2001(12):44-45.
被引量:4
3
张颂.
关于声形俱佳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5):58-59.
被引量:1
4
张颂.
关于规范意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二十五[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1,26(4):51-52.
被引量:6
5
张颂.主持人大赛随想[J].青年记者.2001(02)
6
张颂.
关于播音标准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十七[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0,25(2):77-78.
被引量:3
7
张颂.
关于一专多能的思考──语言传播杂记之六[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8,23(3).
被引量:5
8
张颂.
还是先说两句[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3(4):60-62.
被引量:1
9
张颂.
广播电视与语言文字规范化——兼谈克服“口语至上”倾向[J]
.语文建设,1993,0(10):24-26.
被引量:5
10
张颂.
谈谈播音的降调问题[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79,4(1):37-4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3
1
梅慧,邹雨舟.
播音主持语言传播审美典范构建探析[J]
.海河传媒,2020(5):19-23.
被引量:1
2
王黑特,史向一.
中国电视剧批评模式嬗变初探[J]
.中国电视,2010(10):24-28.
被引量:1
3
芦巍.
《新闻联播》对于传媒语言表达的示范意义[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5):86-87.
被引量:1
4
杨小锋.
张颂的播音发声思想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0(5):102-106.
被引量:2
5
项伟林.
规范之美为真美——兼论“字正腔圆”的艺术美感[J]
.新闻世界,2014(4):72-73.
被引量:1
6
牛沛.
从《汉字英雄》看文化综艺节目走俏成因[J]
.沧桑,2014(4):188-190.
被引量:1
7
高国庆.
播音主持语言不规范问题刍议[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0(8):66-68.
被引量:2
8
王秋硕.
播音主持艺术批评功能刍议[J]
.现代视听,2017(3):37-41.
被引量:1
9
梅云飞.
浅析广播电视语言的规范——以“口语至上”倾向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7,38(8):48-48.
10
吴洁茹,张晓丽.
互联网+时代语境下汉语表达的规范美[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1(5):116-119.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
1
毕一鸣.
“播音腔”与“主持调”──浅论广播语体的适应性[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6(8):68-70.
被引量:2
2
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自律公约[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9):12-12.
被引量:3
3
庄勇.
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J]
.当代电视,2009(4):18-19.
被引量:71
4
曾致.
以全新的哲学范式观照当代中国播音学——读张颂教授系列论述随笔[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0,32(2):142-144.
被引量:2
5
刘荣.
运用情感改变“播音腔”[J]
.新闻传播,2010(4):136-136.
被引量:3
6
夏文津,李爽.
台湾新闻的播音风格及其形成原因[J]
.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1(4):128-129.
被引量:7
7
姚春霞.
从《中国时报》透视解严后的台湾报业生态[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9):252-252.
被引量:4
8
胡黎娜.
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样态浅析[J]
.当代电视,2012(4):46-47.
被引量:14
9
王静.
关于广播电视新闻的“播”与“说”[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5):63-64.
被引量:2
10
姜楠.
浅析主持人“播音僵化”现象产生的原因[J]
.现代交际,2012(11):53-53.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6
1
张莹.
论“播音腔”之是与非[J]
.新闻研究导刊,2014,5(14):42-42.
被引量:1
2
蒋善美.
从新闻节目的演变中重新解读“播音腔”[J]
.西部广播电视,2014,35(19):132-133.
3
安燕翼.
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不同的电视新闻播音风格[J]
.创新科技,2014,0(24):127-128.
4
张浩.
融媒时代主持人的语言样态研究[J]
.今传媒,2020,28(3):29-33.
被引量:2
5
隽镕镕.
《故事里的中国》主持人角色的多重实现[J]
.环球首映,2021(5):84-85.
6
高国庆,马玉坤.
论开展中国播音学科史研究的意义--张颂播音学术成果回望[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3(4):89-92.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周旭鸣,严美婷,李燕.
融媒体下湖南省餐饮类老字号网络传播策略研究[J]
.传媒论坛,2021,4(22):46-48.
被引量:1
2
杨应梅.
短视频创作中的语言表达样态转变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6):54-57.
3
李中媛.
浅析播音主持语言创作中的“播音腔”[J]
.新闻传播,2016(4X):67-68.
被引量:2
1
谭辉.
试论新闻播音的“新闻感”[J]
.新闻研究导刊,2016,7(4).
被引量:1
2
赵欣.
播音主持专业出版的特色发展之路[J]
.现代出版,2013(3):48-51.
被引量:1
3
郭雨欣.
审视与反思:“播音”“有稿播音”“无稿播音”概念新探[J]
.声屏世界,2016,0(12):29-31.
被引量:2
4
张武江.
《汉英播音主持艺术词典》编纂的可行性浅探[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3):14-16.
5
杨涛.
播音主持音像资料的采集与整理[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3):128-129.
被引量:3
6
李云鹏.
中国播音学与有声语言创作[J]
.金田,2012(12):352-352.
7
张龙.
师者张颂[J]
.新世纪周刊,2012(46):134-134.
8
赵弘,彭力.
论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语言功力[J]
.新余高专学报,2009,14(5):61-62.
被引量:4
9
鲁健.
播报式语态解读[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5):78-80.
被引量:8
10
张武江.
“播音主持”的英译[J]
.大学英语,2006(3):51-51.
中国电视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