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美国华裔文学的“食物”小叙事
被引量:
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美国华裔文学作为族裔文学中重要的一支,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为草创时期,19世纪末到1960年代"泛亚运动"之前,华裔文学作品数量较少,内容多是对东方文化百科全书式的书写,华裔女作家黄玉雪的《华女阿五》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二为转折时期,1960年代到1980年代,伴随着民权运动带来的华裔族群社会地位的提高,华裔文学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作者
梁燕丽
江映林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美国史坦福大学公共关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叙事
食物
《华女阿五》
60年代
文学作品
民权运动
19世纪末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4
参考文献
2
1
(美)黄玉雪著,张龙海译.华女阿五[M]. 译林出版社, 2003
2
(美)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著,李剑波,陆承毅译.女勇士[M]. 漓江出版社, 1998
同被引文献
41
1
梁颍.
《裸体吃中餐》中的中餐、性别与空间政治[J]
.飞天,2012(10):24-28.
被引量:2
2
吴冰.
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J]
.国外文学,2001(3):73-80.
被引量:41
3
张少飞.
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43-45.
被引量:17
4
凯特·米利特 钟良明 译.性的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5
伍慧明:《骨》,陆薇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6
黄玉雪 张龙海译.华女阿五[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7
陆薇.全球化语境中跨界的华裔美国文学[J].思想文综,2005(9):41-45.
8
林晓雯.
论谭恩美的中国情结——从《灶神之妻》对中日战争的审视说起[J]
.当代文坛,2007(6):174-176.
被引量:1
9
Brown, James W.Fictional Meals and Their Function in the French Novel, 1798-1848.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4. p11-13.
10
Freud, Sigmund. Totem and Taboo. New York. Vin- tage.1918, p174.
引证文献
6
1
董美含.
历史语境下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食物”叙事传统[J]
.文艺争鸣,2014(9):136-141.
被引量:5
2
唐林飞.
从美籍华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看其身份认同的困境——以伍慧明的《骨》为例[J]
.特立学刊,2016(1):60-64.
3
唐林飞.
从华裔美国人对中国饮食的态度看其身份认同的困境——以伍慧明的《骨》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6(4):85-88.
4
黄新辉.
华裔女性文学中的食物叙事与性别政治[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38(3):74-83.
被引量:8
5
杨雪蕊.
食物叙事视角下《不可儿戏》中的维多利亚道德观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42-44.
6
刘齐平.
新时代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政内涵”--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课程中的中国书写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4(4):50-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刘芹利.
叙事暗流中的饮食人生——论《喜福会》食物叙事的隐性进程[J]
.华文文学评论,2022(1):201-209.
被引量:1
2
赵琪.
《可以吃的女人》中的抵抗话语[J]
.戏剧之家,2017(9):268-269.
被引量:1
3
姜月婵.
从雅克·拉康镜像理论视角解读《盆栽女人》中华裔女性的文化认同[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9):62-64.
被引量:3
4
刘利华.
解析《裸体吃中餐》的隐喻[J]
.华文文学,2018,0(4):101-106.
5
杨雪蕊.
食物叙事视角下《不可儿戏》中的维多利亚道德观解读[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42-44.
6
黄新辉.
美国华裔女作家的成长叙事及主体建构的嬗变——以黄玉雪、汤亭亭、伍慧明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1(4):77-87.
被引量:1
7
胡笑瑛.
《他们眼望上苍》中的食物意象探析[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2):27-31.
被引量:1
8
唐建南.
论“疯癫亚当”三部曲中的食物生态书写[J]
.山东外语教学,2021,42(6):83-90.
被引量:1
9
肖明文.
资本家与食人者:《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饥饿叙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43(6):94-107.
被引量:1
10
刘齐平.
新时代外国文学课程的“思政内涵”--以“美国华裔文学研究”课程中的中国书写为例[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4(4):50-62.
被引量:3
1
蔡祜.
为了乌托邦的斗争!嬉皮士的现代艺术[J]
.艺术与设计,2017,6(2):104-107.
被引量:1
2
肖画.
华裔的位置——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父权意识、家国召唤及创作语境与期待视野[J]
.华文文学,2015,0(3):92-103.
3
王烈霞.
疏离与融合——华裔美国文学论析[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4):109-110.
被引量:1
4
李公昭.
朝鲜战争:被遗忘的战争与未被遗忘的文学[J]
.外国文学,2008(1):70-78.
被引量:4
5
李哲号.
弗洛伊德暗恐理论视角下《羌笛野曲》的解读[J]
.青年文学家,2016,0(1Z):74-75.
6
第二届族裔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讯(英文)[J]
.外国文学研究,2013,35(5):39-39.
7
刘千凤.
叙事学视角下对《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研究[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7,0(7):139-140.
8
肖谊.
纳博科夫对美国黑色幽默运动的影响[J]
.当代外国文学,2016,37(3):51-58.
被引量:1
9
黄新辉,廖格.
汤亭亭《女勇士》中童年经验的艺术书写[J]
.芒种(下半月),2013(6):155-156.
10
孙慧.
是生命,就要生长[J]
.学语文(中学高中版),2004(9):30-32.
文艺争鸣
201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