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被引量:
3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引,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要科学定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不断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积极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关系,完善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作者
王佳利
机构地区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8-139,共2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基金
2010年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研课题(HXGJ10026)
2009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SJB880079)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28
同被引文献
113
引证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76
参考文献
5
1
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启示[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9):834-835.
被引量:28
2
胡慧.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12):71-75.
被引量:18
3
庄海军,王佳利,徐传顺.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11):72-74.
被引量:15
4
苗元江,余嘉元.
积极心理学:理念与行动[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1-87.
被引量:314
5
钟暗华.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5):134-137.
被引量:70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7-10.
被引量:27
2
任俊,叶浩生.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106-111.
被引量:211
3
崔丽娟,张高产.
积极心理学研究综述——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思潮[J]
.心理科学,2005,28(2):402-405.
被引量:323
4
罗增让,王佳利.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J]
.当代青年研究,2005(10):38-42.
被引量:26
5
王希永.
对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3):7-9.
被引量:13
6
王希永.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J]
.中国教育学刊,2006(4):52-55.
被引量:86
7
任俊,叶浩生.
积极心理学[J]
.基础教育,2006,3(6):39-39.
被引量:8
8
姚本先,陆璐.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
.心理科学,2007,30(2):485-488.
被引量:194
9
况志华,任俊.
积极心理学:人性的理性复归[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2):54-59.
被引量:44
10
[1]Seligman M E P ,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
共引文献
428
1
王小磊.
积极心理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互鉴的可行性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2):216-219.
被引量:1
2
李炳全,杨慧,张旭东.
六祖惠能的积极心理学思想蕴涵[J]
.心理学探新,2020,40(1):14-17.
被引量:4
3
李惠.
积极心理学视域中大学生自我教育优化探析[J]
.现代交际,2020(19):104-106.
4
沈彩艺,寇洁.
农业院校博士研究生通用学术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
.现代英语,2023(19):1-4.
5
陈萍,蒋继春.
企业员工消极心理向积极心理的演进[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158-160.
被引量:1
6
徐学绥,张勇,王义宁,马骄,刘亮.
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0(4):592-599.
被引量:14
7
俞祥.
基于目标导向的职业教育信息平台分析[J]
.电子技术(上海),2020(9):108-109.
8
李清敏.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及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7):283-284.
被引量:8
9
钱兵.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5):7-10.
被引量:27
10
宗岚,马会梅,刘毅.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探析[J]
.文教资料,2008(5):209-21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3
1
郭晓薇.
大学生社交焦虑成因的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0,20(1):55-58.
被引量:235
2
毛廷芳,崔德蕴,李英,王丽捷.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5-27.
被引量:21
3
桑海云.
优秀生应付方式的调查研究[J]
.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28(S1):65-67.
被引量:1
4
周国莉.
从“90后”的心理特点看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消费导刊,2009,0(2):167-167.
被引量:36
5
张兴贵,何立国,郑雪.
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和量表编制[J]
.心理科学,2004,27(5):1257-1260.
被引量:335
6
赵时桂.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J]
.函授教育(继续教育研究),2002,0(2):102-103.
被引量:7
7
张兴贵,郑雪.
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2):98-103.
被引量:111
8
付梅,葛明贵,桑青松.
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社交焦虑[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19(7):477-478.
被引量:75
9
周思旭.
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建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6):148-150.
被引量:26
10
任志洪,叶一舵.
国内外关于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52-158.
被引量:118
引证文献
39
1
王佳利.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审视及其建构[J]
.内江科技,2021,42(11):133-134.
被引量:4
2
张旭.
中高职衔接学生群体心理疏导浅谈[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9,21(7):45-48.
被引量:1
3
李成才,谭群瑛.
民族高校多民族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对党建工作的影响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5):200-201.
4
孙涵.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J]
.理论观察,2013(11):109-110.
被引量:3
5
李刚,于海宁,宁云童.
积极心理学对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8):37-38.
被引量:3
6
段水莲,皮华英.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从社交焦虑的干预切入[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4(9):86-87.
被引量:3
7
冯桂梅,李英.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4(11):54-54.
被引量:1
8
李怀征.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3):66-67.
被引量:1
9
杨晨程.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商,2015,0(5):269-269.
10
吴世韫,周文洁.
浅论情绪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
.科教文汇,2015(24):134-13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76
1
王秋芳.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职院校课外艺术活动的功能与途径研究[J]
.职业技术,2022,21(8):49-54.
2
何山,杨小燕,姚婧,王芳.
健康管理视角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探讨[J]
.心理月刊,2024(21):197-199.
3
邓黎婕,余益兵,黄禹龙,翟雪华.
初中生主观社会地位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16):59-62.
被引量:1
4
黄颂麟,徐学,王晶晶.
大学生手机依赖对主观幸福的影响:焦虑与拖延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月刊,2023(5):40-43.
被引量:2
5
石茹,陈越,张敏.
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干预效果影响因素研究[J]
.心理月刊,2023(1):36-39.
被引量:3
6
徐紫晨.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4(1):102-104.
被引量:1
7
陈聪.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
.科教导刊,2018(36):61-62.
被引量:5
8
游刘莉.
高职女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分析[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164-165.
9
韩娜,尹坚勤.
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2):148-151.
被引量:9
10
周涛.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
.时代教育,2015,0(13):270-270.
被引量:1
1
季丹丹,郝乐祥.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4(9):132-133.
2
孔庆娜.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神州,2016,0(14):41-41.
被引量:1
3
何小婉,潘强.
从社会适应性看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J]
.教育科学论坛,2002(1):22-24.
4
高文宇.
试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途径[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4):37-37.
被引量:4
5
蔡静,颜颉.
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
.湖北教育,2012(10):52-52.
6
深化改革,建立素质教育保障机制[J]
.天津教育,1997,0(Z1):27-28.
7
王莹.
新视角下探讨教育主客体关系[J]
.大众商务(教育版)(民办教育研究),2007(4):77-81.
被引量:2
8
吴启迪.
终身教育体系在我国教育发展全局中的意义非同凡响[J]
.中国远程教育,2009(24):41-41.
9
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首次统一[J]
.江淮,2015(12):51-51.
10
罗电,陈振华,刘莉.
构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保障机制的思考[J]
.教师,2010(25):35-36.
教育探索
2013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