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局部性公共领域的扩展:Web2.0时代我国网络公共领域浅析 被引量:1

The Expansion of Limited Public Sphere: A Study of Internet Public Sphere in China in the Era of Web2.0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公共领域往往使公共讨论流于形式,而网络媒体作为公共领域的新机制,特别是Web2.0媒体为公共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理想的论辩环境。有关热点事件的微博讨论展示出网络讨论的公共性、开放性、批判性和理性色彩,这表明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已初具形态。相对传统的传媒公共领域而言,这一公共领域在地域空间和议题范围上都有所扩展。尽管如此,这一公共领域仍然是局部性的,它对于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仍然有限。 The mass media easily make public discussion formalistic, while Web2. 0 media as the new public sphere mechanisms provide better debating condition for media public sphere. Weibo- discussion on social events show the emerging of an internet public sphere in China which expands the traditional media public sphere in the sense of limits of localities and topics. Nevertheless, it is still restricted by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play only limited roles on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作者 邵春霞 杨蕊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4,共9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共领域视野中的网络公民培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2BZZ056)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网络舆论与公共领域的建构:以微博公共讨论为研究个案"(项目批准号:11YJA810014)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网络表达与公共领域:我国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1PJC10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公共领域新机制 网络公共领域 局部性公共领域 New Mechanisms of Public Sphere Internet Public Sphere Limited Public Spher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刘苗.《Web2.0的基础、争鸣与未来》,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031144.html 2008-03-25 13:48:52.
  • 2[美]阿拉伯·希伊,曼纽尔·卡斯特.《从媒体政治到网络政治:因特网与政治进程》,[美]曼纽尔·卡斯特主编.《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周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401页.
  • 3孙旭培.《如何看待"跨地区监督"-以广东报纸的三篇监督性报道为例》,载于展江.《中国社会转型的守望者-新世纪新闻舆论监督的语境与实践》,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年版.
  • 4王潇雨.浅析微博转发的传播效果[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6):103-104. 被引量:4
  • 5[美]曼纽尔·卡斯特.《信息论、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蓝图》,[美]曼纽尔·卡斯特主编.《网络社会:跨文化的视角》,周凯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4页.
  • 6吴洁.《江西宜黄书记昌北机场女厕攻防战实录》,《现代快报》2010年9月17日,第F7版.
  • 7张燕.Web2.0时代的网络民意表达[J].新闻界,2009(4):48-50. 被引量:9
  • 8张敏.《国土部:政府不得变身开发商直接插手土地拆迁》,《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9月16日.

二级参考文献8

  • 1喻国明.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J].新闻与写作,2007(1):15-16. 被引量:46
  • 2O'Reilly Tim. (2005-09-30),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EB/OL], O'Reilly Media, Inc.Available Online : http: //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og130/what is web-20.htmlo.
  • 3约翰·诺顿.《互联网--从神话到现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7页.
  • 4M 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J].American Journals of sciology, 1973 (78): 19-25.
  • 5方军.《社会网络理论之原生篇(1)》[EB/OL],http://www.mindmeters,com/showlog.asp?log_id=6601 &cat id=74.
  • 6Stanley Milgram,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67, 1992:371-378.
  • 7苏震.社会性软件平台下的知识运行机制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11):1718-1722. 被引量:1
  • 8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J].传媒,2009(10):56-58. 被引量:96

共引文献12

同被引文献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